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日字的成語 (517個)

    201

    不移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bù yí g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只一剎那,非常迅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上》:“人不還踵,不移晷,霍然四除,更為寧朝。”
    202

    不移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bù yí y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影沒有移動。形容時間極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鄭光祖《倩女離魂》第三折:“自到都下,攛過卷子。小官不移影,應對萬言,圣人大喜。”
    203

    薄虞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báo yú y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薄西山。虞淵,神話傳說中入之處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:“捍呴至于虞淵,是謂黃昏。”莊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覽》作‘薄于虞淵’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:“捍呴至于虞淵,是謂黃昏。”莊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覽》作‘薄于虞淵’。”
    204

    出不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ū bù q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接連不斷地出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裘廷梁《論白話為維新之本》:“而新書新報出不窮者,無愚智皆讀之。”
    205

    出冰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ū bīng x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消:溶解。太陽一出來冰就溶解。形容一下子消失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編五代史評話·晉史》:“石敬瑭見張守一說了這四句,心下自曉得這意義了,那病忽然更醒,如風行云卷,出冰消。”
    206

    出而作,落而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ū ér zuò,rì luò ér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作:做工。太陽升起就做工,太陽下山就休息。泛指簡樸單純的生活
    成語出處:
   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12章:“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出而作,落而息,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。”
    207

    出而作,入而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ū ér zuò,rì rù ér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,太陽下山就休息。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,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 讓王》:“出而作,入而息,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。”
    208

    出三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ū sān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太陽升起來離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樣高。約為午前八、九點鐘。形容天已大亮,時間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天文志上》:“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,出高三竿,朱色赤黃,暈,虹抱珥直背。”
    209

    程月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éng yuè k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課試。形容因循守舊,無所創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莫友芝《〈巢經堂詩鈔〉序》:“[子尹]不肯以詩人自居。當其興到,頃刻千言;無所感觸,或經時不作一字,又脫稿不自收拾,子弟鈔存十之三四而已。而其盤盤之氣,熊熊之光,瀏漓頓挫,不主故常,以視近世程月課,楦釀篇牘,自張風雅者,其貴賤何如也?”
    210

    長一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cháng yī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冬至以后白晝漸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至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》詩:“何人卻憶窮愁愁隨一線長。”
    211

    短心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duǎn xīn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間少,心里想要做的事情多。謂心愿一時難以實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黃宗羲《與李杲堂陳介眉書》:“惟是旦中生平之志,不安于九品之下中,故銘言短心長,身名就剝,所以哀之者至矣。”
    212

    鍛月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duàn yuè l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長期下苦功磨練,以求達到精熟的地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杜少陵三》:“天下事有意為之,輒不能盡妙,而文章尤然。文章之間,詩尤然。世乃有鍛月煉之說,此所以用功者雖多,而名家者終少也。”
    213

    東月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dōng yuè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遠隔兩地,不能相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六拍兮思茫茫,我與兒兮各一方。東月西兮徒相望,不得相隨兮空斷腸。”
    214

    復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fù yī r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復:再,又。過了一天又一天。比喻子久,時間長。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光武帝紀下》:“天下重器,常恐不任,復一,安敢遠期十歲乎?”
    215

    旰不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gàn bù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旰忘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皮休《憂賦》:“故王之憂國者旰不食,士之憂位者載贄出疆。”
    216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gāo rì s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天一天高起來,一天比一天向上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種植部》:“及其莖葉既生,則又上。”
    217

    高三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gāo sān z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上三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湯顯祖《南柯記·錄攝》:“高三丈,還不見六房站班,可惡可惡!”
    218

    旰忘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gàn wàng c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工作勤勞,忘了時間,忘了吃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儒林傳上 尹敏》:“與班彪親善,每相遇,輒旰忘食,夜分不寢。”
    219

    旰忘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gàn wà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色已晚仍顧不上吃飯。形容專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儒林傳上·尹敏》:“與班彪親善,每相遇,輒旰忘食,夜分不寢。”
    220

    和風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hé fēng n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暖風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范純仁《鷓鴣天·和韓持國》詞:“臘后春前暖律催,和風暖欲開梅。”
    * 日的成語,帶日字的成語,包含日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