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旗字的成語 (50個)
-
41
偃旗息鼓
- 成語拼音:
- yǎn qí xī gǔ
- 成語解釋:
-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軍;不暴露目標。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》:“成都既定,以云為翊軍將軍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趙云別傳》:“云入營,更大開門,偃旗息鼓,公軍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
-
42
掩旗息鼓
- 成語拼音:
- yǎn qí xī gǔ
- 成語解釋:
- ①卷起軍旗,停擂戰鼓。指軍隊隱蔽行動,避免暴露目標。②比喻停止行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流賊傳·張獻忠》:“獻忠因得與山民市鹽芻米酪,收潰散,掩旗息鼓,益西走白羊山。”
-
43
斬將奪旗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jiàng duó qí
- 成語解釋:
- 砍殺敵將,拔取敵旗。形容勇猛善戰。同“斬將搴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群音類選 官腔類 八義記 拷問如姬》:“只消受得瘞粉埋香,索強似斬將奪旗。”
-
44
斬將搴旗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jiàng qiān qí
- 成語解釋:
- 搴:拔取。拔取敵旗,斬殺敵將。形容勇猛善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,諸生寧能斗乎?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。”
-
45
斬將刈旗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jiāng yì qí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斬將搴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今日固決死,愿為諸君快戰,必三勝之,為諸君潰圍,斬將刈旗,令諸君知天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”
-
46
轍亂旗靡
- 成語拼音:
- zhé luàn qí mǐ
- 成語解釋:
- 轍:車轍;靡:倒下。車轍錯亂,旗子倒下。形容軍隊潰敗逃竄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十年》:“吾視其轍亂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-
47
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
- 成語拼音:
- zhǎn mù wéi bīng,jiē gān wéi qí
- 成語解釋:
- 兵:兵器;揭:舉。砍來木棍當兵器,舉起竹竿當旗幟。比喻武裝起義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將數百之眾,轉而攻秦,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。”
-
48
重興旗鼓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xīng qí gǔ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重整旗鼓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新廣東武生《黃蕭養回頭》:“現下招集人才,團練軍馬,倘有機會可乘,一定重興旗鼓。”
-
49
重振旗鼓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zhèn qí gǔ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重整旗鼓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湘靈子《軒亭冤·驚夢》:“儂欲重振旗鼓,煩你擬篇男女平權文勸戒女子。”
-
50
正正之旗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zhèng zhī qí
- 成語解釋:
- 正正:整齊。排列整齊的軍旗。借喻強盛整肅的軍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·軍爭》:“無要正正之旗,勿擊堂堂之陣。”
* 旗的成語,帶旗字的成語,包含旗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