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散字的成語 (114個)
-
101
云收雨散
- 成語拼音:
- yún shōu yǔ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喻歡會結束,彼此分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周邦彥《燭影搖紅》詞:“當時誰會唱《陽關》。離恨天涯遠。爭奈云收雨散。憑闌干、東風淚滿。”
-
102
云屯飆散
- 成語拼音:
- yún tún biāo sàn
- 成語解釋:
- 聚集如云,分散如風。形容來往迅疾。
- 成語出處:
- 嚴復《原強》:“騎射馳騁,云屯飆散。”
-
103
云屯鳥散
- 成語拼音:
- yún tún niǎo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如云聚集,如鳥飛散。形容眾多的人忽聚忽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南匈奴傳論》:“讎釁既深,互伺便隙,控弦抗戈,覘望風塵,云屯鳥散,更相馳突。”
-
104
云屯霧散
- 成語拼音:
- yún tún wù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云屯鳥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梁叡傳》:“所以周無上算,漢收下策,以其倏來忽往,云屯霧散,強則騁其犯塞,弱又不可盡除故也。”
-
105
余霞散綺
- 成語拼音:
- yú xiá sàn qǐ
- 成語解釋:
- 清·洪升《長生殿·定情》:“堪賞,圓月搖金,余霞散綺,五云多處易昏黃。”亦常用來評論文章結尾有不盡之意。詳見“余霞成綺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洪昇《長生殿·定情》:“堪賞,圓月搖金,余霞散綺,五云多處易昏黃。”
-
106
云消霧散
- 成語拼音:
- yún xiāo wù sàn
- 成語解釋:
- 云霧消失;天氣轉晴。比喻事情、心情等由隱晦、疑點、轉為明朗、通暢。也比喻疑慮、怨氣等消除得干干凈凈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世民《授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詔》:“干戈所指,云消霧散。”
-
107
煙消霧散
- 成語拼音:
- yān xiāo wù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煙消云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巴金《海的夢》后篇一:“我很疲倦,但是我覺得暢快。在流了這么多的眼淚以后,這許多日子來的陰郁的思想都煙消霧散了。”
-
108
煙消云散
- 成語拼音:
- yān xiāo yún sàn
- 成語解釋:
- 消:消失;散:散去。像煙霧和云氣一樣消散。比喻消失得無影無蹤。也作“云消霧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張養浩《天凈沙》曲:“煙消云散,一杯誰共歌歡。”
-
109
云消雨散
- 成語拼音:
- yún xiāo yǔ s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切都成了過去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十卷:“妙舞邀賓,百歲既終,云消雨散,此事自古皆然。”
-
110
雨消云散
- 成語拼音:
- yǔ xiāo yún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喻消失得一干二凈。
- 成語出處:
- 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八:“情愛呢?,可知,這甜情蜜意,禁不起——理性一閃,遲早是——雨消云散。”
-
111
枝分葉散
- 成語拼音:
- zhī fēn yè s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廣。同“枝布葉分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楊炯《為薛令祭劉少監文》:“惟此陶唐,有此冀方。上天祚漢,人神攸贊。開國承家,枝分葉散。三貂赫赫于臺省,駟馬諼諼于里闬。”
-
112
止戈散馬
- 成語拼音:
- zhǐ gē sàn mǎ
- 成語解釋:
- 停用兵戈,放還戰馬,意謂結束戰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·神武帝紀下》:“止戈散馬,各事家業。”
-
113
眾散親離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sàn qīn lí
- 成語解釋:
- 叛:背叛;離:離開。眾人反對,親人背離。形容完全孤立,不得人心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慕容垂傳》:“淮南之敗,眾散親離,而垂侍衛圣躬,誠不可志。”
-
114
自由散漫
- 成語拼音:
- zì yóu sǎn màn
- 成語解釋:
- 不受限制和約束,不守紀律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要指出極端民主化的來源,在于小資產階級的自由散漫性。”
* 散的成語,帶散字的成語,包含散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