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持字的成語 (87個)
-
61
堅持不渝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chí bù yú
- 成語解釋:
- 渝:改變。堅持到底;決不改變。
- 成語出處:
-
62
舉綱持領
- 成語拼音:
- jǔ gāng chí lǐng
- 成語解釋:
- 舉:提出;綱:網的總繩;領:衣領。提起網的總繩,網眼就張開了;提起衣領一抖,衣服就順了。比喻辦事要抓住關鍵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王充《論衡·程材》:“舉綱持領,事無不定。”
-
63
曠日持久
- 成語拼音:
- kuàng rì chí jiǔ
- 成語解釋:
- 曠:荒廢;耽擱;持:持續;拖延。耽擱時日;長期拖延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趙策四》:“今得強趙之兵,以杜燕將,曠日持久數歲,令士大夫余子之力,盡于溝壘。”
-
64
曠歲持久
- 成語拼音:
- kuàng suì chí jiǔ
- 成語解釋:
- 曠:荒廢,耽誤;持:持續,拖延。荒廢時間,長期拖延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》:“師徒之眾寡不敵,然尚曠歲持久,師老費財。”
-
65
老成持重
- 成語拼音:
- lǎo chéng chí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老成:老練成熟;持重:穩重;不輕浮。原指年老有德;后形容人閱歷多;穩重有經驗;態度沉穩;不輕舉妄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種師中傳》:“師中老成持重,為時名將,諸軍自是氣奪。”
-
66
牡丹花好,終須綠葉扶持
- 成語拼音:
- mǔ dān huā hǎo,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總得有人幫助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有了銀錢,卻又只怕沒人,又道是:牡丹花好,終須綠葉扶持。”
-
67
牡丹雖好,也得綠葉扶持
- 成語拼音:
- mǔ dān suī hǎo,yě dé lǜ yè fú c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總得有人幫助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95回:“‘牡丹雖好,也得綠葉扶持’哩。你自家一個,就歪歪到那里去?”
-
68
牡丹雖好,全憑綠葉扶持
- 成語拼音:
- mǔ dān suī hǎo,quán píng lǜ yè fú c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總得有人在旁協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十二回:“也不像兩個人打,就如一對猛虎爭餐,擂臺上流做一團。牡丹雖好,全憑綠葉扶持。”
-
69
牡丹雖好,全仗綠葉扶持
- 成語拼音:
- mǔ dān suī hǎo,quán zhàng lǜ yè fú c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,總得有人在旁協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10回:“俗話說的,‘牡丹雖好,全仗綠葉扶持’。太太們不虧了鳳丫頭,那些人還幫著嗎?”
-
70
明火持杖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huǒ chí zhà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明火執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元典章·刑部·從賊不得財者免刺》:“從賊孫伯奴、孟干兒與首賊朱伴兒、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強劫梁賢十家。”
-
71
被甲持兵
- 成語拼音:
- pī jiǎ chí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身穿護身衣服,手握武器。指全副武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荀悅《漢紀 文帝紀上》:“勃在國,常恐懼,每郡守使丞尉行縣,勃常被甲持兵。”
-
72
平心持正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xīn chí zhèng
- 成語解釋:
- 主持公正,無所偏倚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且單于信女,使決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兩主,觀禍敗。”
-
73
勤儉持家
- 成語拼音:
- qín jiǎn chí jiā
- 成語解釋:
- 以勤勞節約的精神操持家務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》:“要提倡勤儉持家,勤儉辦社,勤儉建國。”
-
74
如持左券
- 成語拼音:
- rú chí zuǒ quàn
- 成語解釋:
- 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秦韓之王劫于韓馮、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,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,此其善于公而惡張子多資矣。”后以“如持左券”比喻很有把握。左券: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,雙方各持其一,左片叫左券,由債權人收藏,作為憑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秦韓之王劫于韓馮、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,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,此其善于公而惡張子多資矣。”
-
75
太阿倒持
- 成語拼音:
- tài ē dào chí
- 成語解釋:
- 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驅除,倒持太阿,授楚其柄。”
-
76
泰阿倒持
- 成語拼音:
- tài ē dào chí
- 成語解釋:
- 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秦觀《李訓論》:“自德宗懲北軍之變,以左右神策、天威等軍分委宦官主之,由是太阿倒持,不復可取。”
-
77
危而不持
- 成語拼音:
- wēi ér bù chí
- 成語解釋:
- 持:扶助,支持。國有危急之事,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魯·孔丘《論語》:“危而不持,顛而不扶,則將焉用彼相矣。”
-
78
相持不下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chí bù xià
- 成語解釋:
- 不下:不能解決。指雙方勢均力敵;互相抗爭;各不相讓;誰也戰勝不了對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燕齊相持而不下,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。”
-
79
鷸蚌相持
- 成語拼音:
- yù bàng xiāng chí
- 成語解釋:
- 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都不相讓。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。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,便宜第三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二折:“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,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。”
-
80
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
- 成語拼音:
- yù bàng xiāng chí,yú rén dé l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
* 持的成語,帶持字的成語,包含持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