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驚字的成語 (183個)
-
41
狗吠之驚
- 成語拼音:
- gǒu fèi zhī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小驚憂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今中國無狗吠之驚,而外累于遠方之備。”
-
42
鬼哭神驚
- 成語拼音:
- guǐ kū shé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度驚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水滸傳》第七十回:“張清帶住槍桿,去錦袋中摸出一石子。手起處真似流星掣電,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。”
-
43
海波不驚
- 成語拼音:
- hǎi bō bù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驚:震動。比喻平安無事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庾《東都賦》:“開元太平,海波不驚,乃駕神都,東人夸榮。”
-
44
魂驚膽顫
- 成語拼音:
- hún jīng dǎn ch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驚恐萬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33回:“薛舉一枝畫戟神出鬼沒,若舞梨花,遍身解數。官軍看了,個個魂驚膽顫。”
-
45
魂驚膽落
- 成語拼音:
- hún jīng dǎn luò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驚恐萬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敦煌變文集·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》:“目連雖是圣人,亦得魂驚膽落。”
-
46
魂驚魄落
- 成語拼音:
- hún jīng pò luò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極度驚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陳汝元《金蓮記·詩案》:“此本一上,這廝不獨削籍清朝,抑且置身圜土,使眾人魂驚魄落,舌結口鉗。”
-
47
魂驚魄惕
- 成語拼音:
- hún jīng pò t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十分震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第三卷:“予見之而魂驚魄惕,此予向者意地中固有之局,何斯人之先得我心邪?”
-
48
駭浪驚濤
- 成語拼音:
- hài làng jīng tāo
- 成語解釋:
- 駭:使驚怕;濤:大波浪。洶涌嚇人的浪濤。比喻險惡的環境或尖銳激烈的斗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田穎《玉山堂文集 海云樓記》:“人當既靜之時,每思及前經所履之驚濤駭浪,未嘗不惕然。”
-
49
駭目驚心
- 成語拼音:
- hài mù jī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使人見到非常震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和邦額《夜譚隨錄·修鱗》:“平地水深數丈,樹頭牽夫藻荇,舵尾壓于樓臺,駭目驚心,聲如萬馬。”
-
50
鶴怨猿驚
- 成語拼音:
- hè yuàn yuá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對官場厭倦,有意歸隱的心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辛棄疾《沁園春·帶湖新居將成》詞:“三徑初成,鶴怨猿驚,稼軒未來。”
-
51
驚才風逸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cái fēng yì
- 成語解釋:
- 指驚人的才華像風飄逸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辨騷》:“不有屈原,豈見《離騷》!驚才風逸,壯志煙高。”
-
52
驚才絕艷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cái jué yà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驚才絕艷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王晫《今世說·企羨》:“彭羨門驚才絕艷,詞家推為獨步。”清·梁章鉅《浪跡叢談·劉英初編修》:“英初本驚才絕艷,而近作大不如前,同人比之江郎才盡。”
-
53
驚采絕艷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cǎi jué yàn
- 成語解釋:
- 謂文采驚人,辭藻華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辨騷》:“故能氣往轢古,辭來切今,驚采絕艷,難與并能矣。”
-
54
驚耳駭目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ěr hài mù
- 成語解釋:
- 耳聞目見后內心震驚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幽明錄》:“須臾,云晦雷發,驚耳駭目。”
-
55
驚愕失色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è shī sè
- 成語解釋:
- 失色:由于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。驚恐得改變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馬軍萬人拒之于前,將士皆驚愕失色。”
-
56
驚風扯火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fēng chě huǒ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大驚小怪,自相驚擾
- 成語出處:
- 沙汀《在祠堂里》:“總是驚風扯火的!請問,搜查也搜查了,他還會把那個抓起來去槍斃么?不會的。”
-
57
驚風駭浪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fēng hài làng
- 成語解釋:
- 喻使世俗震動、極不尋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一回:“據地保那張報單,五路通詳上去,奉到憲批,批了‘如詳辦理’四個大字,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,辦得來云過天空!”
-
58
驚風怒濤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fēng nù tāo
- 成語解釋:
- 喻生活中的艱辛險惡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大櫆《謝氏妹六十壽序》:“回思三十年前,驚風怒濤,恍如夢寐。”
-
59
見慣不驚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guàn bù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經常看到,習以為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邵雍《首尾吟135首》:“見慣不驚新物盛,話長難說故人稀。”
-
60
驚弓之鳥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gōng zhī niǎo
- 成語解釋:
-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。比喻受過驚嚇的人;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。也作“傷弓之鳥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王鑒傳》:“黷武之眾易動,驚弓之鳥難安。”
* 驚的成語,帶驚字的成語,包含驚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