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懸字的成語 (104個)
-
81
懸心吊膽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xīn diào dǎ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23回:“又恐你在深山窮谷被虎狼所傷,使為娘的懸心吊膽,廢寢忘食。”
-
82
懸懸而望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xuán ér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、盼望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二五:“吾憐君而相贈,豈望報乎?君可速歸,恐尊嫂懸懸而望也。”
-
83
心懸兩地
- 成語拼音:
- xīn xuán liǎng dì
- 成語解釋:
- 懸:牽掛。一心牽掛著兩地地方的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唐蕓洲《七劍十三俠》第103回:“怎奈此時是驚弓之鳥,又是心懸兩地,記念著前山池大鬢,不知勝負如何。”
-
84
懸懸在念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xuán zài niàn
- 成語解釋:
- 懸懸:掛念。心中惦念牽掛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92回:“因不見賢徒,懸懸在念,今幸得勝而回!”
-
85
懸羊打鼓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ng dǎ gǔ
- 成語解釋:
- 懸:吊掛。把羊吊起來,使羊腳亂動擊鼓。古代作戰時使用空營誘惑敵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57回:“又暗令兵士通知各位元帥,將各營虛設旗帳,懸羊打鼓。”
-
86
懸疣附贅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óu fù zhu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累贅無用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大宗師》:“彼以生為附贅縣疣,以死為決疚潰癰,夫若然者,又惡知死生先后之所在!”
-
87
懸崖絕壁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 jué bì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懸崖峭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方紀《三峽之秋》:“爬上懸崖絕壁,聽見虎豹的叫聲。”
-
88
懸羊擊鼓,餓馬提鈴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ng jī gǔ,è mǎ tí líng
- 成語解釋:
- 懸:吊掛。把羊吊起來,使羊腳亂動擊鼓;把鈴吊在餓馬的蹄子上發出聲音。古代作戰時使用空營誘惑敵人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千里獨行》楔子:“俺今夜倒下個空營,著懸羊擊鼓,餓馬提鈴。”
-
89
懸崖勒馬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 lè mǎ
- 成語解釋:
-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。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。勒:收住韁繩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德輝《智勇定齊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。”
-
90
懸崖峭壁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 qiào b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山勢險峻。峭壁:陡直的山崖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長卿《望龍山懷道士許法棱》:“懸崖絕壁幾千丈,綠蘿裊裊不可攀。”
-
91
懸崖撒手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 sā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①比喻人至絕境,只能另作選擇,義無反顧。②指在緊急關頭,放下一切不管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蘇州永光院真禪師》:“直須懸崖撒手,自肯承當。”
-
92
懸羊頭,賣狗肉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ng tóu,mài gǒu ròu
- 成語解釋:
- 懸:吊掛。掛的是羊頭,賣的是狗肉。比喻以次充好,以假充真,名不副實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天缽元禪師法嗣》:“有般名利之徒,為人天師,懸羊頭,賣狗肉。”
-
93
胸有懸鏡
- 成語拼音:
- xiōng yǒu xuán jìng
- 成語解釋:
- 指能洞察一切,猶如明鏡在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收獲》1981年第1期:“運行人員互相對視了一眼,由衷信服地點著頭,這位局長胸有懸鏡,明察秋毫。”
-
94
懸崖轉石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 zhuǎ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形勢發展迅猛。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》:“及其機之既動,則以懸崖轉石之勢,波波之相續,峰峰之不斷,馴至數千百年而未有已。”
-
95
懸珠編貝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zhū biān bèi
- 成語解釋:
- 懸:吊掛。懸掛的明珠,編排整齊的貝殼。形容人眼睛明亮美麗和牙齒潔白整齊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臣朔年二十二,長九尺三寸,目若懸珠,齒若編貝。”
-
96
猶解倒懸
- 成語拼音:
- yóu jiě dào xuán
- 成語解釋:
- 解:解救;倒懸:人被倒掛,比喻處境困難。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當今之時,萬乘之國行仁政,民之悅之,猶解倒懸也。”
-
97
言類懸河
- 成語拼音:
- yán lèi xuán hé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能言善辯,說話滔滔不絕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齊·王僧虔《誡子書》:“郭象言類懸河,不自勞苦,何由至此。”
-
98
言若懸河
- 成語拼音:
- yán ruò xuán hé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言類懸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裴蘊傳》:“蘊亦機辯,所論法理,言若懸河,或重或輕,皆由其口,剖析明敏,時人不能致詰。”參見“口若懸河”。
-
99
羊續懸魚
- 成語拼音:
- yáng xù xuán yú
- 成語解釋:
- 羊續,漢時官吏。羊續把生魚懸于庭。形容為官清廉,拒受賄賂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羊續傳》:“府丞嘗獻其生魚,續受而懸于庭。”
-
100
鑿壁懸梁
- 成語拼音:
- záo bì xuá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鑿:打孔,挖洞;懸:吊掛。形容刻苦讀書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學而無燭……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書映光而讀之。”《漢書》:“孫敬字文寶,好學,展夕不休。乃至睡眠疲寢,以繩系頭,懸屋梁。”
* 懸的成語,帶懸字的成語,包含懸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