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必字的成語 (120個)

    101

    有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wèn bì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什么問題都給以解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錢寧《圣人》第17章:“他是陳國太史,兼宮中答應,也是滿腹經綸,一肚子知識之人,博學得到了有問答、不問也答的地步。”
    102

    有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wén bì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聞:聽到的;錄:記錄。凡是聽到的;全部記錄下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張春海《宦海》第11回:“在下做書的更不便無端妄語,信口雌黃,不過照著有聞錄的例兒,姑且的留資談助。”
    103

    有一利有一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這一方面有好處,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·關于中國的二三件事》:“但是,真如先哲之謂‘有一利有一弊’罷,同時也開始了火災。”
    104

    睚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 zì bì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睚眥:瞪眼怒視;引申為小怨小忿;報:報復。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復。形容氣量極其狹小。也作“睚眥之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一飯之德償,睚眥之怨報。”
    105

    盈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ng zé bì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盈:圓。虧:缺。月圓的時候就是月缺的時候。形容物極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則缺,極則反,盈則虧。”
    106

    愚者千慮,有一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zhě qiān lǜ,bì yǒu yī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,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聞智者千慮,有一失;愚者千慮,有一得。”
    107

    勝,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n bì shèng,gōng bì q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每次打仗都獲勝,每次進攻都攻下。形容軍隊力量強大,百戰百勝。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連百萬之軍,戰勝,攻取,吾不如韓信。”
    108

    言,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bì yán,yán bì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。凡有知道的,就毫無保留地講出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109

    知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ēn bì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定要報答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四折:“小生我懷舊意無私志,小姐白玉帶知恩報恩。”
    110

    知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guò bì g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道了過錯;定改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周興嗣《千字文》:“知過改,得能莫忘。”
    111

    眾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hào bì ch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眾好:大家喜愛。大家都喜歡的不一定就好,須加以考查,才可以確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眾惡之,察焉;眾好之,察焉。”
    112

    直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í mù bì f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直木:筆直的樹木;伐:砍。成材的樹被砍伐。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逸周書·周祝》:“甘泉竭,直木伐。”《莊子·山木》:“是故其行列不斥,而外人卒不得害,是以免于患。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。”
    113

    再實之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,根受傷。比喻過度幸運,反而招致災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再實之根傷,掘藏之家有殃。”
    114

    再實之木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hí zhī mù gēn bì s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年之內再度結果的樹,根受傷。比喻過度幸運,反而招致災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嘩《后漢書·馬皇后紀》:“常觀富貴之家,祿位重疊,猶再實之木,其根傷。”
    115

    重賞之下,有死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sǐ f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用重金懸賞,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 耿純傳》:“重賞甘餌,可以聚人者也。”李賢注引《黃石公記》:“芳餌之下,有懸魚,重賞之下,有死夫。”
    116

    重賞之下,有勇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yǒng f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用重金懸賞,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:“重賞之下,有勇夫;賞罰若明,其計成。”
    117

    眾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ù bì ch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惡:憎惡;察:考察。大家都厭惡的,須深入進行了解,才可以確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眾惡之,察焉;眾好之,察焉。”
    118

    錙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ī zhū bì j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分一厘也一定要計較(錙:四分之一兩;銖:二十四分之一兩;二者是古代極小的計量單位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 富國》:“割國之錙銖以賂之,則割定而欲無厭。”
    119

    早知今日,何當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o zhī jīn rì,hé bì dāng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既然現在后悔,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?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巴金《秋》尾聲:“談話中也常提到四妹,真是早知今日,何當初。”
    120

    智者千慮,有一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ě qiān lǜ,bì yǒu yī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智者:聰明人;慮:思考,謀劃;失:差錯。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,也難免出現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廣武曰:'臣聞智者千慮,有一失;愚者千慮,有一得。'”
    * 必的成語,帶必字的成語,包含必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