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德字的成語 (171個)

    121

    三從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cóng sì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從:在家從父;出嫁從夫;夫死從子;四:也叫四行;指婦、婦言、婦容、婦功。指封建禮教為壓迫、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武漢臣《老生兒》第一折:“不學些三從四,俺一家兒簇捧著為甚么來。”
    122

    不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ng dé bù mǐn
    成語解釋:
    :美盛的品;泯:滅。美盛的行永遠不會泯滅。指品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傅亮《為宋公修張良廟教》:“夫盛不泯,義存祀典。”
    123

    歌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òng dé gē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頌揚恩,贊美功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太平天國·天條書》:“世間享福盡由天,頌歌功理固然。”
    124

    三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dé sān c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婦、婦言、婦容、婦功;三從:在家從父,出嫁從夫,夫死從子。指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標準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娶了個四三從宰相女,平生愿足,托賴著眾親故。”
    125

    務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dé wù z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樹:立;惠;務:必須;滋:增益,加多。向百姓施行惠,務須力求普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泰誓下》:“樹務滋,除惡務本。”
    126

    遺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ng dé yí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:美盛的品;范:榜樣。先人美盛的品和風范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韋陟傳》:“宋琿見陟嘆曰:‘盛遺范,盡在足矣。’”
    127

    順道者昌,逆者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n dào zhě chāng,nì dé zhě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符合道的就可以昌盛,違逆道的就遭到滅亡。同“順者昌,逆者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司馬彪《戰略》:“古人有言‘順道者昌,逆者亡’。”
    128

    者昌,逆者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n dé zhě chāng,nì dé zhě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符合道的就可以昌盛,違逆道的就遭到滅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高帝紀》:“臣聞‘順者昌,逆者亡’,‘兵山無名,事故不成’。”
    129

    者吉,逆天者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n dé zhě jí,nì tiān zhě xi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順:依順;吉:吉利;逆:違逆;兇:不幸。符合道的就可得到吉利,違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災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第四折:“你道順者吉,逆天者兇,我怎肯二意三心,背義忘恩,有始無終。”
    130

    施恩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ēn bù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施:給予;布:布施。給人以恩,多行善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45卷:“夫學道者,第一欲得廣行陰,慈向萬物,救人危難,度人苦厄,輕財重道,施恩布,最為上善。”
    131

    施仁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rén bù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實行仁義,布施恩,多行善事。亦作“施恩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看錢奴》楔子:“則俺這家豪富祖先積,他為甚施仁布,也則要搏一個孝子和賢妻。”
    132

    碩望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ò wàng xiǔ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高望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宋濂《送用明上人還四明序》:“凈覺大師以碩望宿為釋子所宗,亦以上人為法器,俾出世于菩提律奪。”
    133

    誶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ì zhǒu dé ch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漢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遺禮義,棄仁恩,并心于進取,行之二歲,秦俗日敗。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,家貧子壯則出贅。借父耰鋤,慮有色;母取箕帚,立而誶語。”后以“誶帚鋤”形容風俗敗壞,不仁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商君遺禮義,棄仁恩,并心于進取,行之二歲,秦俗日敗。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,家貧子壯則出贅。借父耰鋤,慮有色;母取箕帚,立而誶語。”
    134

    同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dé tóng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同心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馬燧傳》“長城壓境,巨艦濟川,同同心,扶危持顛。”明·羅貫中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然君臣同同心,于茲可見。”
    135

    協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dé xié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同一目標而共同盡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鐵郎《論各省宜速響應湘贛革命軍》:“使其萬眾一心,同協力,共逐白山之獸,追還我黃帝之魂。”
    136

    一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dé yī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獨立蒼茫子《東京學界告鄉人書》:“為此說者,既不肯同一心,以成人之美,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緒,則亦已矣。”
    137

    同心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hé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同心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蜃中樓·獻壽》:“我有兩個同胞兄弟,一個是洞庭君,一個錢塘君。洞庭與俺同心合。”
    138

    同心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tóng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思想統一;信念一致。心:愿望;思想;:信念;意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泰誓》:“受有億兆夷人,離心離。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。”
    139

    同心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xié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同心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顏真卿《祭伯父豪州刺史文》:“與杲卿同心協,亦著微誠。”
    140

    同心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yī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同心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東陽《跋鶴山魏先生書真跡》:“君臣上下同心一,則平居有所裨益,緩急有所倚仗。”
    * 德的成語,帶德字的成語,包含德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