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引字的成語 (106個)
-
81
引商刻角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āng kè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引商刻羽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新序·雜事一》:“引商刻角,雜以流徵。”
-
82
引商刻羽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āng kè yǔ
- 成語解釋:
- 商、羽:古代樂律中的兩個音名。指講究聲律、有很高成就的音樂演奏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引商刻羽,雜以流徵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;是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”
-
83
引繩排根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éng pái gēn
- 成語解釋:
- 指勾結起來排斥異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灌夫傳》:“亦欲倚夫引繩排根生平慕之后棄者。”
-
84
引繩批根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éng pī gēn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引繩排根”。比喻合力排斥異己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及魏其侯失勢,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后棄之者。”
-
85
引繩棋布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éng qí bù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縱橫整齊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志銘》:“廬舍道巷,引繩棋布。”
-
86
引繩切墨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éng qiē mò
- 成語解釋:
- 木工拉墨線裁直。用以比喻剛直不阿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謙益《劉公墓志銘》:“引繩切墨,不少假易。”
-
87
引水入墻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uǐ rù q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自招災禍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墻,開門揖盜么。”
-
88
引手投足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ǒu tóu z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別人。語本唐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“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,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?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唐·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“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,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?”
-
89
引首以望
- 成語拼音:
- yǐn shǒu yǐ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抬頭遠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如有不嗜殺人者,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。”《新五代史 唐臣傳 郭崇韜》:“況今大號已建,自河以北,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。”
-
90
引為口實
- 成語拼音:
- yǐn wéi kǒu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口實:話柄。作為談話的資料。指作為指責、攻擊或嘲笑的話柄
- 成語出處:
- 許德珩《回憶蔡元培先生》:“北洋軍閥政府對他在教育事業上力圖革新,極為不滿,尤其對于北京大學男女同校一節,引為口實。”
-
91
引物連類
- 成語拼音:
- yǐn wù lián lèi
- 成語解釋:
-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,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送權秀才序》“權生之貌,固若常人耳。其文辭引物連類,窮情盡變。”宋·蘇軾《〈居士集〉敘》:“其言簡而明,信而通,引物連類,折之于至理。”
-
92
引線穿針
- 成語拼音:
- yǐn xiàn chuān zhēn
- 成語解釋:
- 使線的一頭通過針眼。比喻從中聯系、拉攏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說苑 善說》:“縷困針而入,不因針而急;嫁女因媒而成,不因媒而親。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》卷一二:“萬乞吳二娘怎生做個方便,到黃府親見小姐詢其下落,做個穿針引線之人。”
-
93
引新吐故
- 成語拼音:
- yǐn xīn tǔ gù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吐故納新。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,即吐納術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陸機《列仙賦》:“引新吐故,云飲霞餐。”
-
94
援引薦舉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yǐn jiàn jǔ
- 成語解釋:
- 薦:推薦。引進和推薦人材
- 成語出處:
- 漢·王充《論衡·效力》:“文章滂沛,不遭有力之將援引薦舉,亦將棄遺于衡門之下。”
-
95
遠引曲喻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yǐn qū yù
- 成語解釋:
- 喻:譬喻。說話不敢直言,以遠離當前的事例來作引證,繞彎子以其他事來打比方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史稿·太宗本紀》:“諸臣有艱苦之情,亦據實奏聞。茍不務直言,遠引曲喻,剿襲紛然,何益于事?”
-
96
遠引深潛
- 成語拼音:
- yuǎn yǐn shēn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引:離開。遠遠地離開,深深地潛沉。比喻逃離困境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舜欽《答范資政書》:“某昨得罪后,都下沸騰未已,其謗皆出人情之外,而往往信而傳之,自念非遠引深潛,則不能快仇者之意。”
-
97
引喻失義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ù s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引喻: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。義:公正合宜的道理。指說話不恰當,不合道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義,以塞忠諫之路也。”
-
98
引以為戒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ǐ wéi jiè
- 成語解釋:
- 引來作為教訓;警戒自己。常指用自己或別人過去的失敗和錯誤來警戒自己;避免重犯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大昕《士駕齋新錄》:“為古之士,當引以為戒。”
-
99
引以為榮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ǐ wéi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以此事為光榮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四:“他們一向規規矩矩,也把兒女們調教的規規矩矩,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事。”
-
100
引玉之磚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ù zhī zhuān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表示謙虛的話。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:“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”
* 引的成語,帶引字的成語,包含引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