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應字的成語 (128個)
-
21
進退應矩
- 成語拼音:
- jìn tuì yīng jǔ
- 成語解釋:
- 前進后退均合規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樂志》:“旄旍指麾,進退應矩。”
-
22
接應不暇
- 成語拼音:
- jiē yìng bù xiá
- 成語解釋:
- 暇:空閑。指美景繁多,來不及觀賞。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,應付不過來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5回:“普席又要吃酒,未免令人接應不暇了。”
-
23
咎有應得
- 成語拼音:
- jiù yǒu yīng dé
- 成語解釋:
- 犯錯誤的;有罪過的得到應該得到的責備或懲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張春帆《宦海》第七回:“雖然李德標一時冒犯,觸犯烏紳,咎有應得,但是領取人口要繳領狀,是警局的向章,求大人明鑒。”
-
24
口不應心
- 成語拼音:
- kǒu bù yì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應:符合。嘴里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說,卻又口不應心,做下那事!”
-
25
慨然應允
- 成語拼音:
- kǎi rán yīng yǔn
- 成語解釋:
- 慨然:慷慨、爽快。形容豪不猶豫地答應下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無名氏《楊家將演義》第二十七回:“令婆召孟良入與言其事,孟良慨然領諾。”
-
26
臨機應變
- 成語拼音:
- lín jī yìng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機:時機,形勢。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36卷:“不過使兵識將意,將識士情,蓋未論臨機應變,方略不同。”
-
27
連鎖反應
- 成語拼音:
- lián suǒ fǎn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連鎖:像鎖鏈似的一環扣一環。比喻一系列相關的事物;只要一個產生變化;其他都跟著發生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20章:“疑問一個套一個,急速地產生了連鎖反應,把整個的觀念境界全部攪亂了。”
-
28
理應如此
- 成語拼音:
- lǐ yìng rú cǐ
- 成語解釋:
- 指按理應該這樣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有了小孩以后》:“看著別人家的孩子,肥肥胖胖,整整齊齊,你總覺得小孩們理應如此。”
-
29
里應外合
- 成語拼音:
- lǐ yìng wài hé
- 成語解釋:
- 應:接應;合:配合。外面攻打與里面接應相結合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李文蔚《圯橋進履》第二折:“小官須索整點英雄將士,里應外合擒拿他,有何不可也。”
-
30
鳴鶴之應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hè zhī yīng
- 成語解釋:
- 《易·中孚》:“鶴鳴在陰,其子和之。”王弼注:“立誠篤至,雖在闇昧,物亦應焉。”孔穎達疏:“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,則聲聞于外,為同類之所應焉。”后以“鳴鶴之應”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易·中孚》:“鶴鳴在陰,其子和之。”王弼注:“立誠篤至,雖在闇昧,物亦應焉。”孔穎達疏:“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,則聲聞于外,為同類之所應焉。”
-
31
內應外合
- 成語拼音:
- nèi yīng wài hé
- 成語解釋:
- 應:接應;合:配合。外面攻打,里面接應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通俗演義·姜維祁山戰鄧艾》:“忽報有內應外合之兵,蜀軍潰散。”
-
32
群山四應
- 成語拼音:
- qún shān sì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論標語口號》:“為的是‘發聾振聵’,是‘群山四應’,是人民的覺醒與起來。”
-
33
其應若響
- 成語拼音:
- qí yìng ruò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對答迅速,反應極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其動若水,其靜若鏡,其應若響。”
-
34
其應如響
- 成語拼音:
- qí yīng rú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反應迅捷,如回聲之相應和。語本《莊子·天下》:“其動若水,其靜若鏡,其應若響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子華子·晏子》:“如以匙勘鑰也,如以璽印涂也,必以其類,其應如響。”
-
35
如響而應
- 成語拼音:
- rú xiǎng ér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響:回聲;應:反應。比喻反應迅速,回聲很大
- 成語出處:
-
36
如應斯響
- 成語拼音:
- rú yìng sī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反響極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9回:“那滿招損、乖致戾的道理,如應斯響。”
-
37
手不應心
- 成語拼音:
- shǒu bù yī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力不從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十二卷:“日往月來,不覺一年有余,李公子囊篋漸漸空虛,手不應心,媽媽也就怠慢了。”
-
38
山崩鐘應
- 成語拼音:
-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敬叔《異苑》第二卷:“此蜀郡銅山崩,故鐘鳴應之耳。”
-
39
隨機應變
- 成語拼音:
- suí jī yìng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。機:時機;情況;應:應付;變: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郭孝恪傳》:“建德遠來助虐,糧運阻絕,此是天喪之時。請固武牢,屯軍氾水,隨機應變,則易為克殄。”
-
40
山鳴谷應
- 成語拼音:
- shān míng gǔ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回音響亮;也比喻此鳴彼應;互相配合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后赤壁賦》:“戛然長嘯,草木震動,山鳴谷應,風起云涌,余亦悄然而悲,肅然而恐,凜乎其不可留也。”
* 應的成語,帶應字的成語,包含應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