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師字的成語 (73個)
-
41
師老兵疲
- 成語拼音:
- shī lǎo bīng pí
- 成語解釋:
- 老:衰竭;疲:疲乏。指用兵的時間太長,兵士勞累,士氣低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許謙傳》:“慕容無道,侵我疆場,師老兵疲,天亡期至。”
-
42
師老民困
- 成語拼音:
- shī lǎo mín kùn
- 成語解釋:
- 師:軍隊;老:疲憊。軍隊疲憊,百姓困苦。形容連年戰爭使兵疲民苦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晉史·下卷》:“楊光運統兵攻廣晉,逾年無功,晉主怕師老民困。”
-
43
三人行,必有我師
- 成語拼音:
- sān rén xíng,bì yǒu wǒ shī
- 成語解釋:
- 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-
44
喪師辱國
- 成語拼音:
- sàng shī rǔ guó
- 成語解釋:
- 軍隊損失,國家蒙受恥辱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九十七回:“前日正被蔡京、童貫、高俅在天子面前,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復軍殺將,喪師辱國,大肆誹謗,欲皇上加罪。”
-
45
事無常師
- 成語拼音:
- shì wú cháng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謂處事沒有固定不變的準則,要擇善而從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王詡《鬼谷子·忤合》:“世無常貴,事無常師。”陶弘景注:“主善為師,故無常師。”
-
46
師心自是
- 成語拼音:
- shī xīn zì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師心:以心為師。指固執己見,自以為是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見有閉門讀書,師心自是,稠人廣座,謬誤差失者多矣。”
-
47
師心自用
- 成語拼音:
- shī xīn zì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師心:以己意為師。固執己見;自以為是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陸贄《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》:“又況不及中才,師心自用,肆于人上,以遂非拒諫,孰有不危者乎?”
-
48
師嚴道尊
- 成語拼音:
- shī yán dào zūn
- 成語解釋:
- 為師之道要尊貴、莊嚴。《禮記 學記》:“凡學之道,嚴師為難。師嚴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學。”宋 韓淲《澗泉日記》:“鄭康成事馬融,三年不得見,乃使高業弟傳授于玄……漢之師道尊嚴如此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師術有四,而博習不與焉。尊嚴而憚,可以為師。”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凡學之道,嚴師為難。師嚴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學。”
-
49
師直為壯
- 成語拼音:
- shī zhí wéi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師:軍隊;直:理由正當;壯:壯盛,有力量。出兵有正當理由,軍隊就氣壯,有戰斗力。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斗志旺盛,所向無敵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師直為壯,曲為老,豈在久乎?”
-
50
無名之師
- 成語拼音:
- wú míng zhī shī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正當理由出征的軍隊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今棄萬安之術,而興無名之師,竊為公俱之。”
-
51
為人師表
- 成語拼音:
- wéi rén shī biǎo
- 成語解釋:
- 指在人品德學問方面作別人學習的榜樣;多指教師。師表:榜樣;表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 王昕書》:“楊愔重其德業,以為人之師表。”
-
52
萬世師表
- 成語拼音:
- wàn shì shī biǎo
- 成語解釋:
- 萬世:很多世代,非常久遠;師表:表率。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志·文帝紀》:“昔仲尼大圣之才,懷帝王之器,……可謂命世之大圣,億載之師表者也。”
-
53
無師自通
- 成語拼音:
- wú shī zì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老師的傳授就能通曉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賈島《送賀蘭上人》詩:“無師禪自解,有格句堪夸。”
-
54
問罪之師
- 成語拼音:
- wèn zuì zhī sh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侯君集傳》:“今襲人于墟墓之間,非問罪之師也。”
-
55
雄師百萬
- 成語拼音:
- xióng shī bǎi wàn
- 成語解釋:
- 雄:威武雄壯;師:軍隊。人數眾多、威武雄壯的軍隊
- 成語出處:
- 《宣和遺事》第三集:“李密袒臂一呼,聚雄師百萬,占了中原。”
-
56
興師動眾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shī dòng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舊指大規模出兵。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。興、動:發動;眾:指大隊人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吳子 勵士》:“夫發號布令,而人樂聞;興師動眾,而人樂戰;交兵接刃,而人樂死。”
-
57
行師動眾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shī dòng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謂指揮大軍作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明帝紀》“癸丑,葬高平陵”裴松之注引晉·王沈《魏書》:“即位之后,褒禮大臣,料簡功能,真偽不得相貿,務絕浮華譖毀之端,行師動眾,論決大事,謀臣將相,咸服帝之大略。”
-
58
興師見罪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shī jiàn zuì
- 成語解釋:
- 興師:起兵。發動軍隊,聲討罪過。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衣錦還鄉》第一折:“今有沛公無禮,他先入關中,封秦府庫,改秦苛法,某欲興師見罪。”
-
59
興師問罪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shī wèn zuì
- 成語解釋:
- 宣布對方罪狀;發兵討伐。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。興、動:發動;師:軍隊;眾:大隊人馬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“元昊乃改元,制衣冠禮樂,下令國中,悉用蕃書、胡禮,自稱大夏。朝廷興師問罪。”
-
60
先圣先師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shèng xiān shī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尊稱孔子;也稱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顏淵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文王世子》:“凡始立學者,必釋奠于先圣先師。”
* 師的成語,帶師字的成語,包含師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