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尺字的成語 (98個)

    41

    寸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ùn tí chǐ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收受小賄。蹄,“蹄”的古字,獸蹄,縑,黃色的細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偉業《梅村詩話》:“貪吏放手無罰,而寸蹄縑,輒加逮治。”
    42

    寸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ùn tián chǐ zh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微薄的資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游羅浮山》詩:“玉堂金馬久流落,寸田宅今誰耕。”
    43

    枉尋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wǎng xún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枉:彎曲;尋:古長度單位,1尋=8;直:伸。彎曲一而使得一尋伸直。比喻微小的讓步換來較大的利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绤正傳》:“小屈大申,存公忽私,雖枉而尋直,終揚光以發揮也。”
    44

    垂涎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uí xián sān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垂:東西的一頭向下;涎:口水。流出的口水有三長。原形容嘴饞到極點。現多形容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就眼紅;并極想弄到手的貪婪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臨江之人,略得麋麂,畜之。入門,群犬垂涎,揚尾皆來。”
    45

    寸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ùn yīn chǐ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陰:日影,光陰;寸陰:指極斷的時間。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的璧玉還要珍貴。極言時間可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故圣人不貴之璧,而重寸之陰,時間得而易失也。”
    46

    瑜寸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yú cùn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塊美玉而小有疵病。比喻良才而有小缺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岳珂《寶真齋法書贊·蔣觀文錢塘天府二貼贊》:“瑜寸瑕,工所不棄。”
    47

    有所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yǒu suǒ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事物有其短處,并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鐘嶸《詩品》下卷:“元長士章,并有盛才,詞美英凈,至于五言之作,幾乎有所短。”
    48

    有所短,寸有所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yóu suǒ duǎn,cùn yóu suǒ chánɡ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短:不足,長:有余。比喻各有長處,也各有短處,彼此都有可取之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卜居》:“夫有所短,寸有所長,物有所不足,智有所不明,數有所不逮,神有所不通。”
    49

    竹伍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zhú wǔ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指記載軍令、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則。亦借指軍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方孝孺《書夷山稿序后》:“吾觀四明蔣先生,羈寓數千里外,在竹伍符中,而放筆為詩……味其言如素處顯位者,未嘗有枯悴寒澀這態,是安可謂之窮士乎?”
    50

    澤之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ǐ zé zhī n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見識短淺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楚·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夫澤之鯢,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。”
    51

    得寸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cùn dé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遠交而近攻,得寸則王之寸,得亦王之也。”謂或多或少皆有所得。后亦謂能得多少就得多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遠交而近攻,得寸則王之寸,得亦王之也。”
    52

    得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chǐ dé c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:取得,獲得。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遠交而近攻,得寸則王之寸, 得亦王之也。”
    53

    得寸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cùn jìn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。比喻欲望越來越大;貪心不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遠交而近攻,得寸則王之寸,得亦王之也。”
    54

    得寸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cùn rù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:取得,獲得。得了一寸,還想再進一。比喻貪得無厭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論民族競爭之大勢》:“其奈得寸入、獲隴望蜀者,既眈眈相逼乎前;而政府之懾狐威者,今日許以寸,明日予以。”
    55

    得寸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cùn sī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:取得,獲得。得了一寸,還想再進一。比喻貪得無厭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清史稿·食貨志》:“小民惟利是圖,往往得寸思。”
    56

    道高一,魔高一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gāo yī chǐ,mó gāo yī z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。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6卷:“道高一,魔高一丈。冤業隨身,終須還賬。”
    57

    斷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jiān chǐ c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斷縑寸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葉盛《水東日記·王元章畫梅》:“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,斷縑楮,人爭寶之,多元章自書所題其上。”
    58

    斗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ǒu mǐ chǐ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少量的糧食與布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袁宏道《碧暉上人修凈室引》:“其一余不知名,亦不識面貌,每日以沉湎為工課。凡所得斗米布,盡以沽酒。”
    59

    斗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ǒu sù chǐ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一布,尚可縫;一斗粟,尚可春;兄弟二人不兼容。”
    60

    佛高一,魔高一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ó gāo yī chǐ,mó gāo yī z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,要警惕外界誘惑。佛,指佛法;魔,指魔法。后用以比喻一方勢力(多指正義的)增長,與之對立的另一方勢力(多指非正義的)則加倍增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李贄《與梅衡湘書》:“‘佛高一,魔高一丈。’昔人此言,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,如形之有影,聲之有響,必然不相離者。”
    * 尺的成語,帶尺字的成語,包含尺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