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安字的成語 (259個)
-
181
去危就安
- 成語拼音:
- qù wēi jiù ān
- 成語解釋:
- 離開危險,達到平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·文襄帝紀》:“去危就安,今歸正朔;轉禍為福,已脫羅網。”
-
182
人不自安
- 成語拼音:
- rén bù zì ān
- 成語解釋:
- 人心惶惶,動搖不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慕容盛傳》:“于是上下震局,人不自安,雖忠誠親戚,亦僉懷離貳。”
-
183
日近長安遠
- 成語拼音:
-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長安:西安,古都城名,后為國都的統稱。舊指向往帝都而不能達到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夙惠》:“因問明帝:‘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?’答曰:‘日遠。不聞人從日邊來,居然可知。’……更重問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”
-
184
入土為安
- 成語拼音:
- rù tǔ wéi ān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土葬;人死后埋入土中;死者方得其所;家屬方覺心安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胡涂世界》:“舍妹已斷了氣,也該出殯了。在家雖好,但一則火燭當心,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。”
-
185
攘外安內
- 成語拼音:
- rǎng wài ān nèi
- 成語解釋:
- 攘:排除。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部,排除外患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張仲景《傷寒論 太陽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內攘外之能。”
-
186
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
- 成語拼音:
- róng xī zhī ān,yī ròu zhī wè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生活條件并不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列女傳·賢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懷楚國之憂,其可乎?”
-
187
舍安就危
- 成語拼音:
- shě ān jiù wēi
- 成語解釋:
- 舍:放棄;就:趨,從。舍棄安逸而趨于危險。形容違背常情,不理智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舜欽《上范希文書》:“延州逼近賊鋒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雖古人不逮也。”
-
188
神安氣定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ān qì dìng
- 成語解釋:
- 神:精神。指內心十分安定
- 成語出處:
- 金·王丹桂《洞仙歌·示門人》:“下虔心,苦志挫銳摧強;忘寵辱,自得神安氣定。”
-
189
神安氣集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ān qì jí
- 成語解釋:
- 精神安定,氣息凝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拿些姜湯灌他,他微微開口,咽下去了;又調些粥湯來灌他,弄了三四更天氣,看看蘇醒,神安氣集。”
-
190
少安毋躁
- 成語拼音:
- shǎo ān wù zào
- 成語解釋:
- 毋:不要。暫且安心等一會兒;不要急躁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答呂毉山人書》:“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聽仆所為,少安無躁。”
-
191
少安無躁
- 成語拼音:
- shǎo ān wú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稍稍安靜,不要急躁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答呂醫山人書》:“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,聽仆之所為,少安無躁。”
-
192
少安勿躁
- 成語拼音:
- shǎo ān wù zào
- 成語解釋:
- 少:略微;安:安定;躁:急躁。稍微耐心點,不要急躁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愿少安勿躁!且待千秋軍火到此,一探彼會內情,如有實際,再謀舉事。”
-
193
稍安毋躁
- 成語拼音:
- shāo ān wú zào
- 成語解釋:
- 稍:稍微;毋:不要。稍微安靜一下,不要急躁
- 成語出處:
- 曹禺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曾皓(帶著那種稍安毋躁的神色):不,不,你讓她自己考慮。”
-
194
守道安貧
- 成語拼音:
- shǒu dào ān pín
- 成語解釋:
- 堅守正道,安于貧窮。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王及善等人傳贊》:“守道安貧,壞遠當仁。”
-
195
守分安常
- 成語拼音:
- shǒu fēn ān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信守本分,安于故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三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習學,再如不守分安常,你可仔細!”
-
196
食甘寢安
- 成語拼音:
- shí gān qǐn ā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食甘寢寧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恩幸傳·趙默》:“及訴將獲罪,默因構成以誅之,然后食甘寢安,志于職事。”
-
197
損人安己
- 成語拼音:
- sǔn rén ān jǐ
- 成語解釋:
- 損人利己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小張屠》第三折:“你那廝損人安己,惹下禍災。”
-
198
塞翁失馬,安知非福
- 成語拼音:
- sài wēng shī mǎ,ān zhī fēi f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,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。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。同“塞翁失馬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七回:“處士有志未遂,甚為可惜,然塞翁失馬,安知非福?”
-
199
上下相安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xià xiāng ān
- 成語解釋:
- 上下:指尊卑、長幼、上級與下級;安:安穩,安定。上面和下面,相安無事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束皙傳》:“主無驕肆之怒,臣無嫠纓之請,上下相安,率禮從道。”
-
200
隨遇而安
- 成語拼音:
- suí yù ér ān
- 成語解釋:
- 隨:順從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順從環境的變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并感到滿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計算起來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無涯,倒莫如隨遇而安。”
* 安的成語,帶安字的成語,包含安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