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頭字的成語 (535個)

    81

    大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lù tóu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角:指人的氣概與才華;露角:比喻人顯露才能。比喻人很好地顯露了一回才能
    成語出處:
    82

    大難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nàn lín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難:災禍;臨:到來。大災大禍降臨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秋水》:“臨大難而不懼者,圣人之勇也。”
    83

    得勝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shèng huí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宋、元說書人的術語,在開講前,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,取其吉利之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錯斬崔寧》:“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,權做個得勝回。”
    84

    得縮時且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必要時采取低姿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惟白《續傳燈錄》第八卷:“僧問:‘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’師曰:‘入市烏龜。’曰:‘意旨如何?’師曰:‘得縮時且縮。’”
    85

    不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ào tóu bù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掉:擺動;顧:回看,瞻望。擺動著手臂,也不回。形容毫無眷顧,態度堅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劉過《沁園春·寄辛丞旨,時承旨招,不赴》:“二公者,皆掉不顧,只管銜杯。”
    86

    棒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g tóu bàng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迎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黃檗運禪師法嗣 臨濟義玄禪師》:“上堂,僧問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師豎起拂子,僧便喝,師便打。”
    87

    播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ān tóu bō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顛:晃動;播:通“簸”,搖蕩。點晃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19回:“馬上說同心,止不住顛播腦。”
    88

    簸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ān tóu bǒ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顛:晃動;簸:搖蕩。點晃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戴珞《滕陰雜記》第二卷:“從今那復容高傲?免不得改稿時顛簸腦,說堂時垂手呵腰。”
    89

    稱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ǎn tóu chēng s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說;善:好。表示贊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06回:“陳雚以下眾人,都點稱善。”
    90

    稱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ǎn tóu chē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說;是:對。表示贊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高中堂點稱是。”
    91

    耷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 tóu dā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惶恐或無精打采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袁靜《伏虎記》第七回:“他的辦公室也變得冷下來了,誰進來干什么,都低耷腦,躡手躡腳。”
    92

    呆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i tóu dāi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呆:癡呆、遲鈍。形容傻乎乎的或遲鈍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馬致遠《岳陽樓》第三折:“似這等呆腦呆勸不回。”
    93

    搭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 tóu dā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低耷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斌《紅旗譜》一:“老祥子大娘正點著燈做晚飯,看見朱老鞏走進來,低搭腦坐在臺階上。”
    94

    癲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ān tóu diān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癲:神經錯亂。瘋瘋癲癲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你在這里癲癲腦的,看你這樣子,就猜得到你干了什么事回來。”
    95

    道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ǎn tóu dào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說;是:對。表示贊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,此時費去大半,說到資斧困竭……不覺點道是。”
    96

    而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i tóu ér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戴:頂著。戴著腦袋前來。形容無所畏懼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狀》:“甲者出,太尉笑且入,曰:‘殺一老卒,何甲也?吾戴而來矣。’”
    97

    蓋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u tóu gài l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對著和臉
    成語出處:
    袁靜《新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“還拿起搟面杖,兜蓋臉一頓打。”
    98

    會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tóu huì w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道知尾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五燈會元·芭蕉清禪師法嗣·承天辭確禪師》:“問:‘師唱誰家曲,宗風嗣阿誰?’師曰:‘道會尾,舉意知心。’”
    99

    哈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 tóu hā y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謙卑恭順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陸文夫《榮譽》:“‘請說吧,請說吧。’檢驗員低哈腰的,‘別說一件,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辭。’”
    100

    哈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ǎn tóu hā y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虛假的恭敬或過分的客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四:“比他窮的人,知道他既是錢狠子,手腳又厲害,都只向他點哈腰的敬而遠之。”
    * 頭的成語,帶頭字的成語,包含頭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