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頭字的成語 (535個)

    421

    痛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tòng zhì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針對疼痛部位醫治,不追究病因。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,被動應付,不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居正《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》:“語曰:‘痛治,足痛治足’。今虜禍方中于遼,遼以一鎮當全虜之勢,病在足之時矣。”
    422

    痛治,足痛治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tòng zhì tóu,zú tòng zhì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,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。同“痛灸,腳痛灸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居正《與張心齋計不許東虜款貢》:“語曰:‘痛治,足痛治足’。今虜禍方中于遼,遼以一鎮當全虜之勢,病在足之時矣。”
    423

    眩目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xuàn mù h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昏眼花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袁宏道《錦帆集·尺牘》:“連日眩目昏,嘔血數斗,恐逐不能起,未免以墓文累大筆也。”
    424

    眩眼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xuàn yǎ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腦眩昏,眼睛昏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三卷:“半晌方上床,眩眼花,倒在床上,四肢倦怠,百骨酸疼。”
    425

    暈目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yūn mù x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發昏,眼發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滿屋里的東西都是耀眼爭光,使人暈目眩。”
    426

    癢搔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yǎng sāo g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癢搔腳。比喻花了氣力而于事無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焦贛《易林》:“癢搔跟,無益于疾。”
    427

    一無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yī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唯一,只有一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語言文學的奮斗》:“本總理今晚來同諸君講話,沒有別的貢獻,一無二的貢獻,就是要諸位同志,以至誠之心,來做宣傳一方面的革命工夫。”
    428

    暈眼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yūn yǎ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發昏,眼發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八十七回:“方才外邊的人,也都有些暈眼花,聞了這香氣,就清爽了許多。”
    429

    暈眼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yūn yǎn h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腦眩昏,眼睛昏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二回:“在水面上團團轉轉,自然暈眼昏,故此問而不答。”
    430

    重腳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腦發脹;腳下無力。比喻輕重倒置;基礎不穩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協調;不平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6回:“只見這十五個人重腳輕,一個個面面廝覷,都軟倒了。”
    431

    重腳輕根底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腳重沒有基礎。比喻根基不扎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改造我們的學習》:“有一副對子,是替這種人畫像的。那對子說:墻上蘆葦,重腳輕根底淺;山間竹筍,嘴尖皮厚腹中空。”
    432

    撞南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撞:撞擊。指認死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陸天明《省委書記》:“今天我們要眼睜睜地讓馬揚走了,總有一天會撞南墻滿世界去找后悔藥吃。”
    433

    足異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ú yì c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被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漢王借兵而東下,殺成安君泯水之南,足異處,卒為天下笑。”
    434

    足異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ú yì s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足異處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雜言》:“欲合人心,恐有足異所之患。”
    435

    危急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ēi jí guān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對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。”
    436

    蝸角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ō jiǎo yíng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蝸角:蝸牛的觸角;蠅:蒼蠅。比喻獲利甚微,不足掛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 則陽》:“有國于蝸之左角者,曰觸氏,有國于蝸之右角者,曰蠻氏,時相與爭地而戰,伏尸數萬,逐北,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
    437

    頑石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án shí diǎn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道理說得透徹,使人心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《蓮社高賢傳 道生法師》:“入虎丘山,聚石為徒。講《涅槃經》……群石皆為點,旬日學眾云集。”
    438

    白,馬生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ū tóu bái,mǎ shēng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刺客列傳》:“烏白,馬生角,乃許耳。”
    439

    攢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tóu cuán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爭著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43回:“時候雖早,那看榜的人,卻也萬攢動。”
    440

    楚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tóu chǔ w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今江西北部,春秋時是吳、楚兩國交界的地方,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,楚地長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銜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象之《輿地紀勝》:“《職方乘序》:‘吳楚尾。’”
    * 頭的成語,帶頭字的成語,包含頭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