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可字的成語 (375個)

    221

    缺一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uē yī bù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少一樣也不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十回:“林沖道:‘只今番克敵制勝,便見得先生妙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,先生不必推卻。’”
    222

    情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g yǒu kě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:原諒。從情理上說;有以原諒的地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霍谞傳》:“光之所至,情既原,守闕連年而終不見理。”
    223

    企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ǐ zhǒng kě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很快就以等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:“則蕭、曹、周、韓之倫,何足不致,吳、鄧、梁、竇之屬,企踵待。”
    224

    翹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ào zú kě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翹足:抬起腳。一舉足的時間內即等到。比喻很快就能實現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夏燮《中西紀事·庚申換約之役》:“種種危亡,翹足待,又安有掃蕩廓清之日。”
    225

    前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zhé kě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前車之鑒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與石應之書》:“惟兄勉之,無失朋友之望,前轍鑒。”
    226

    屈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ū zhǐ kě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扳著手指就以數清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:“自期殞命在春序,屈指數日憐嬰孩。”
    227

    棄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zhī kě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扔掉它未免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志·武帝紀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雞肋,棄之如惜,食之無所得,以比漢中,知王欲還也。”
    228

    棄之惜,食之無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zhī kě xī,shí zhī wú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拋棄覺得惜,但吃起來沒有味道。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司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雞肋,棄之惜,食之無所得,以比漢中,知王欲還也。”
    229

    銳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uì bù kě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;不抵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1卷:“侯元領了千余人直突其陣,銳不當。”
    230

    人不貌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能只根據相貌、外表判斷一個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六十二回:“陛下,人不貌相,海水不斗量。若愛豐姿者,如何捉得妖賊也?”
    231

    人不貌相,海水不斗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,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:估量,評價。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別是一番面目,想到:‘人不貌相,海水不斗量!’”
    232

    人而無信,不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ér wú xìn,bù zhī qí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信:信用;其:那;以,行。一個人不講信用,真不知道怎么能行。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也。”
    233

    炙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 kě zhì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火熱以灼手。比喻權勢顯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鄭棨《開天傳信記》:“安樂公主,上之季妹也。附會韋氏,熱炙手,道路懼焉。”
    234

    忍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ěn wú kě r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忍:忍受;忍耐;無:無法。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孫禮傳》:“宣王曰:‘且止,忍不忍!”
    235

    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yán kě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指流言蜚語。人的流言蜚語是怕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鄭風 將仲子》:“人之多言,亦畏也。”
    236

    孺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zǐ kě j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年輕人培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驚,隨目之。父去里所,復返,曰:‘孺子教矣。’”
    237

    深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bù kě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深得無法測量。形容很深。②比喻道理、含義異常深奧。③比喻人心機極深;難以猜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主術訓》:“天道玄默,無容無則,大不極,深不測。”
    238

    勢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ú kě d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來勢迅猛,不抵擋。也說勢不擋。與“勢不當”同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群逆縱逸,其勢不當,以算屈,難以力競。”
    239

    勢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kě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當:抵擋。來勢迅猛;不抵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郗鑒傳》:“群逆縱逸,其勢不當,以算屈,難以力競。”
    240

    勢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kě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勢不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裴铏《傳奇·韋自東》:“自東不顧,仗劍奮衣而往,勢不遏。”
    * 可的成語,帶可字的成語,包含可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