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十字的成語 (178個)
-
161
一暴十寒
- 成語拼音:
- yī pù shí hán
- 成語解釋:
- 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;曬一天;凍十天;也不可能生長。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;一時又懶散;沒有恒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”
-
162
一人傳十,十人傳百
- 成語拼音:
- yī rén chuán shí,shí rén chuán bǎi
- 成語解釋:
- 指消息由一個人迅速傳遞開去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四回:“一人傳十,十人傳百,都道:‘我等背正從逆,天理難容。’”
-
163
一十八般兵器
- 成語拼音:
-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各種兵器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哭存孝》第一折:“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,你掄不動那鞭、簡、撾、錘。”
-
164
一十八般武藝
- 成語拼音:
- 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各種武術技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白樸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臣左右開弓,一十八般武藝,無有不會。”
-
165
一十八層地獄
- 成語拼音:
-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
- 成語解釋:
- 佛教指極惡眾生死后赴受苦之所,包括刀山、火湯、寒冰等十八種。比喻災難極其深重的境地。也比喻最低的等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十一回:“判官道:‘此是陰山背后一十八層地獄。’”
-
166
言十妄九
- 成語拼音:
- yán shí wàng jiǔ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虛妄不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尚仲賢《氣英布》第三折:“咱則道舌刺刺言十妄九,村棒棒呼幺喝六。”
-
167
以五十步笑百步
- 成語拼音:
-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
- 成語解釋:
- 作戰時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。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,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”
-
168
一五一十
- 成語拼音:
- yī wǔ y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五個;十個地計數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無遺漏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5回:“這婦人聽了這話,也不回言,卻踅過來,一五一十,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。”
-
169
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繩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è bèi shé yǎo,shí rì pà má shéng
- 成語解釋:
- 一次被蛇咬了,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。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,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73回:“真真‘一夜被蛇咬,十日怕麻繩’光景。”
-
170
一以當十
- 成語拼音:
- yī yǐ dā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當:相當。一個人抵擋十個人。形容軍隊英勇善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“一而當十,十而當百,百而當千。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,楚兵呼聲動天,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。”
-
171
以一當十
- 成語拼音:
- yǐ yī dā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人可抵擋十個人。形容以少勝多;英勇善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齊策一》:“一而當十,十而當百,百而當千。”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,楚兵呼聲動天,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。”
-
172
用一當十
- 成語拼音:
- yòng yī dāng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以寡敵眾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善《捫虱新活 張巡殺愛妾劉昌斬孤甥》:“君以孤城,用一當十,何以能守?”
-
173
寓言十九
- 成語拼音:
- yù yán shí jiǔ
- 成語解釋:
- 寓言:有所寄托的話;十九:十分之九。十分之九是寓言。泛指文章的情節多屬虛構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寓言》:“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。”
-
174
一夜十起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è shí qǐ
- 成語解釋:
- 心里惦掛事情,一晚上起來十次,不得安睡
- 成語出處:
-
175
知二五而不知十
- 成語拼音:
-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晉、楚也;晉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-
176
知二五而未識于十
- 成語拼音:
-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劉峻《辯命論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榮辱之境,獨曰由人。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。”
-
177
知一不知十
- 成語拼音:
- zhī yī bù zh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僅知道事物的一個方面而不了解全面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結和》:“秦知進取之利,而不知鴻門之難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
-
178
指一說十
- 成語拼音:
- zhǐ yī shuō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指著一說成是十。形容存心夸大事實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30回:“如今把他的鎖扭開,明日未必不指一說十,講那‘走了魚兒是大的’話。”
* 十的成語,帶十字的成語,包含十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