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力字的成語 (242個)

    221

    協心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é xīn tó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協心戮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汪琬《孝陵于役詩后序》:“凡所簡任,必極一時人才之選,故能協心同,以左右太平之治。”
    222

    心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yú lì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里很想干;但量夠不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金紫光祿大夫黃公墓志銘》:“鄰家有李永者,尚氣節,雅敬慕公,察公養親之意有余而不足,請助公以經紀,公亦信之不疑,竭貲付之一不問。”
    223

    銜勇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n yǒng tāo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銜:含;韜:掩藏。把勇氣和量掩蓋起來。比喻收斂鋒芒,待機而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柳宗元《獻平淮夷伯雅表》:“銜勇韜,日思予殛。”
    224

    心有余而不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量不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于仁矣乎?我未見不足者,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。”
    225

    行有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yǒu yú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做好正常工作以后,還有可用的精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行有余,則以學文。”
    226

    一臂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ì zhī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臂:胳膊。比喻給一些量不大的協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:“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,愁甚冤仇不報?”
    227

    有酒膽,無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jiǔ dǎn,wú fàn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借著喝酒顯示出來的膽量,在平常的生活中則沒有勇。指只有一時沖動的勇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79回:“如今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,且是有酒膽,無飯的。”
    228

    研精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jīng dān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研精竭慮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韜《〈蘅花館詩錄〉自序》:“歷觀古人作,亦有不盡佳,要其研精殫,積數年十年而后成,自有一家面目在,夫豈徒以絺章飾句為事哉?”
    229

    承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lì chéng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獨自負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1回:“在晉侯面前,一承當。”
    230

    服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lì fú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服:制服。用強使人服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以服人者,非心服也,不贍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
    231

    有氣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qì méi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有氣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七卷:“子春一心想著要那老者的銀子,又怕他說謊,這兩只腳雖則有氣沒的,一步步蕩到波斯館來;一雙眼卻緊緊望那老者在也不在。”
    232

    有氣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qì wú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氣:氣息;聲音;氣;精神。形容氣衰弱;精神疲憊;有時形容做事沒有勁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》:“正不知艙中,另有個替吃飯的,還餓得有氣無哩。”
    233

    有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hēng lì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。亦泛指有戰斗的部隊。②指充滿活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集中優勢兵,各個殲滅敵人》:“集中兵各個殲敵的原則,以殲滅敵軍有生量為主要目標,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。”
    234

    用心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òng xīn jié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盡心計和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破天陣》:“如今圣人招賢納士,豁達大度,正用你股肱之臣,則要你用心竭也。”
    235

    有心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xīn wú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愿望和打算,但沒有量付諸實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惠皎《高僧傳·義解·竺法曠》:“貧道必當盡誠上答,正恐有心無耳。”
    236

    一心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xīn yī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心協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魏源《圣武記》卷九:“自闔營將弁,以及士卒,無不一心一。”
    237

    自不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bù lià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己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量。指過高估計自己的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,不親親,不征辭,不察有罪。”
    238

    智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jūn lì d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雙方的智略或勢旗鼓相當。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朗傳》:“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,搏戰曠日,智均敵,兵不速決,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,然后宜選持重之將,承寇賊之要,相時而后動,擇地而后行,一舉更無余事。”《宣和書譜·行書二·虞世南》:“[虞世南]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書·王朗傳》:“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,搏戰曠日,智均敵,兵不速決,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,然后宜選持重之將,承寇賊之要,相時而后動,擇地而后行,一舉更無余事。”
    239

    智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jìn lì q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智慧和能都已用盡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唐史演義》第八回:“世充只有一城,智盡窮,旦暮可克。”
    240

    只可智取,不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kě zhì qǔ,bù kě lì d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敵:抵擋,抵抗。只能用智謀取勝,不能以實相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第21卷:“錢镠與二鐘商議道:‘我兵少,賊兵多,只可智取,不可敵,宜出奇兵應之。’”
    * 力的成語,帶力字的成語,包含力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