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其字的成語 (338個)
-
21
不私其利
- 成語拼音:
- bù sī qí lì
- 成語解釋:
- 私;私有。不把利益據為己有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形勢解》:“不伐其功,不私其利。”
-
22
不勝其任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èng qí rèn
- 成語解釋:
- 勝:能擔當。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王怒,以為不勝其任矣。”
-
23
八仙過海,各顯其能
- 成語拼音:
- bā xiān guò hǎi,gè xiǎn qí néng
- 成語解釋:
- 八仙:傳說的仙人,即漢鐘離、張果老、呂洞賓、鐵拐李、曹國舅、韓湘子、藍采和、何仙姑。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辦法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1回:“正是八仙過海,獨自顯神通。”
-
24
不厭其煩
- 成語拼音:
- bù yàn qí fán
- 成語解釋:
- 厭:嫌;煩:麻煩。不嫌麻煩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袁燮《挈齋集》:“贄之先君,不憚其煩,而帝每不能聽。”
-
25
不厭其繁
- 成語拼音:
- bù yàn qí fán
- 成語解釋:
- 厭:嫌。不嫌繁雜;不嫌麻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呂坤《呻吟語》:[天]極精細,色色象象,條分縷析而不厭其繁。”
-
26
不厭其詳
- 成語拼音:
- bù yàn qí x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厭:嫌;詳:詳細。不嫌過于詳細。指越詳細越好。也作“不厭求詳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答劉公度》:“講學不厭其詳,凡天下事物之理,方冊圣賢之言,皆須子細反復究竟。”
-
27
兵在其頸
- 成語拼音:
- bīng zài qí jǐng
- 成語解釋:
- 刀已架在脖子上。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 周語中》:“兵在其頸,不可久矣。”
-
28
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
- 成語拼音:
- bù zài qí wèi,bù móu qí zhèng
- 成語解釋:
- 不擔任這個職務,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 孔子《論語 泰伯》:“子曰:‘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’”
-
29
不知其詳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ī qí xiáng
- 成語解釋:
- 不知道他的詳細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施御史家的事,我也略聞,不知其詳。”
-
30
瞠乎其后
- 成語拼音:
- chēng hū qí hòu
- 成語解釋:
- 瞠:瞪眼。在后面直瞪眼;趕不上。形容遠遠地落在別人后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田子方》:“夫子奔逸絕塵,而回瞠若乎后矣!”
-
31
出乎其類,拔乎其萃
- 成語拼音:
- chū hū qí lèi,bá hū qí cuì
- 成語解釋:
- 出:超過;類:同類;拔:超出;萃:草叢生的樣子,引申為同類聚集。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公孫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類也。出于其類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來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-
32
出其不備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bèi
- 成語解釋:
- 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73回:“這倒不是道家法術,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謂‘守如處女,出如脫兔’,‘出其不備’的妙策。”
-
33
乘其不備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qí bù bèi
- 成語解釋:
- 乘:趁。利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機,去侵害對方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53回:“我們不如同眾將暗去劫營,這是乘其不備,必可生擒徐達矣。”
-
34
出其不意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其:代詞;對方;不意:沒有意料到。原指作戰時;在對方料想不到或沒有準備時;進行突然襲擊。現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。
- 成語出處:
- 孫武《孫子 計篇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
-
35
乘其不意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qí b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乘:趁,因;意:猜想,意料。利用別人沒有防備的時機動手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異乘其不意,卒擊鼓建旗而出。”
-
36
出其不虞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ú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出其不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書·段永傳》:“若星馳電發,出其不虞,精騎五百,自足平殄。”
-
37
出其不意,攻其不備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ì,gōng qí bù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孫子 計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
-
38
出其不意,掩其不備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ì,yǎn qí bù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孫子 計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
-
39
出其不意,攻其無備
- 成語拼音:
- chū qí bù yì,gōng qí wú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出兵攻擊對方不防備的地方。后亦指行動出乎人的意料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孫子 計》:“攻其無備,出其不意。”
-
40
褫其華袞,示人本相
- 成語拼音:
- chǐ qí huá gǔn,shì rén bě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褫:剝奪;袞:禮服;示:展示。剝開華美的外衣,在人前顯示本來面目。比喻揭穿別人的偽裝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書信集·至曹聚仁》:“此種物件,都須褫其華袞,示人本相,庶青年不再烏煙瘴氣,莫名其妙。”
* 其的成語,帶其字的成語,包含其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