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八字的成語 (184個)

    121

    七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shàng bā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宗杲說《大慧普覺禪師語錄》第21卷:“方寸里七上下,如咬生鐵橛,沒滋味時,切莫退志。”
    122

    七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shé bā z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七嘴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奔》:“茶館里又圍了許多人,都把他們當做談話的中心,七舌嘴,然而沒有一句話可以暫時使他們寬心一下。”
    123

    七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tuī bā z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有意為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高明《琵琶記 蔡公逼試》:“我教你赴選,也只是要改換門閭,光顯祖宗,你卻七推阻,有這許多說話。”
    124

    七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wō bā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詈詞。指全部眷屬家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:“卻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,七窩代的都來,我就弄他不過。”
    125

    七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wān bā gu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七灣拐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十月》1981年第1期:“過了一崗又一崗,一坡又一坡,上上下下,七彎拐,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腳下、我們要住下的村子。”
    126

    七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wān bā gu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七彎拐”。①多處彎曲,不斷轉變方向。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孔雀膽》第四幕第一場:“好啦,好啦,不要太自負了,被你七灣拐的幾下子,連我都拿不定主意來了。”
    127

    七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wāi bā ni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歪斜不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十四回:“一路沖浸之處,不可勝數,慢說房屋四分五落,連樹木也是七歪扭。”
    128

    七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yán bā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多語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十三回:“妹子一心想笑話,你們七言語,那里還敢理會,實實不曾聽得。”
    129

    七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òng bā 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奔放自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法》:“及其透徹,則七縱橫,信手拈來,頭頭是道矣。”
    130

    七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hé bā k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折扣很大,減掉了很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8回:“這里的客店錢,就拿兩塊洋錢出來,由得他七折扣的勉強用了。”
    131

    七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uǐ bā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多嘴雜;議論紛紛。也比喻讓別人充分發表意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好逑傳》第五回:“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,忽被鐵公子攔住,便七嘴舌地亂嚷。”
    132

    七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ú bā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七腳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沙汀《替身》:“這時候,那個可憐的鹽客,已經在七足手下打扮好了。”
    133

    七子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ǐ bā x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唐郭子儀有子人,婿七人,皆朝廷重官。見《舊唐書·郭子儀傳》。后因以“七子婿“形容子、婿眾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郭子儀傳》載:唐郭子儀有子人,婿七人,皆朝廷重官。
    134

    七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hāng bā z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七嘴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六回:“岳大爺見兄弟們七張嘴,心中暗想:‘我若不去,眾兄弟把我看輕了,只道我沒有膽量了。’”
    135

    七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zuǐ bā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多語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二回:“眾官員一擁而前,七嘴張的,都問道:‘世子何在?’”
    136

    般兵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ā bān bīng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指刀槍劍戟等十種古式兵器。后泛指多種武器。亦比喻多種技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六十回:“馬靜一瞧,大殿前擺著家伙,十般兵器,一應俱全。”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回:“若論十般兵器,我[十三妹]都算拿得起。”
    137

    般武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ā bān w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使用十般兵器的本領。亦泛指多種武藝。②比喻多種技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楊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憑著俺十般武藝,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。”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般武藝,一一從頭指教。那十般武藝?矛錘弓弩銃,鞭锏劍鏈撾,斧鉞并戈戟,牌棒與槍叉。”
    138

    層地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ā céng dì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層:重。地獄:佛教、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。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,死后進入十層地獄,不得翻身。比喻悲慘的報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十五:“我賴了你的,我墮十層地獄。”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九卷:“分明是十層地獄的苦鬼,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。”
    139

    四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chōng bā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四沖六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章學誠《文史通義·橫通》:“然通之為名,蓋取譬于道路,四沖達,無不可至,謂之通也。”
    140

    四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fāng bā m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到處;各個方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懷岳禪師》:“忽遇四方面來怎么生?”宋·楊萬里《過百家渡四絕句》之二:“莫問早行奇絕處,四方面野香來。”
    * 八的成語,帶八字的成語,包含八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