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傳字的成語 (102個)
-
81
信以傳信,疑以傳疑
- 成語拼音:
- xìn yǐ chuán xìn,yí yǐ chuán yí
- 成語解釋:
- 信:確實;疑:難于確定。確實可信的就按可信的傳下去,不可信的就按不可信的傳下去。指客觀公正地對待歷史問題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三代世表》:“一言有父,一言無父,信以傳信,疑以傳疑,故兩言之。”
-
82
衣缽相傳
- 成語拼音:
- yī bō xiāng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,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。比喻技術、學術的師徒相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方伎傳 神秀》:“昔后魏末,有僧達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護國出家,入南海,得禪宗妙法,云自釋迦相傳,有衣缽為記,世相付授。”
-
83
永傳不朽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chuán bù xiǔ
- 成語解釋:
-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,不會磨滅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簡文帝《吳興楚王神廟碑》:“為不敬太守元景仲稽諸古典,于茲往烈,永傳不朽。”
-
84
魚傳尺素
- 成語拼音:
- yú chuán chǐ sù
- 成語解釋:
- 尺素:古代用絹帛書寫,通常長一尺,因此稱書信。指傳遞書信。
- 成語出處:
- 古樂府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客從遠方來,遺我雙鯉魚。呼兒烹鯉魚,中有尺素書。”
-
85
一傳十,十傳百
- 成語拼音:
- yī chuán shí,shí chuán bǎi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疾病傳染,后形容消息傳播極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陶彀《清異錄 喪葬義疾》:“一傳十,十傳百,展轉無窮,故號義疾。”
-
86
言傳身教
- 成語拼音:
- yán chuán shēn jiào
- 成語解釋:
- 言傳:語言上傳授、講解;身教:親身以行動教導。一面在言語上傳授;講解;一面在行動上示范。指言語行動起模范作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第五倫傳》:“以身教者從,以言教者論。”
-
87
右傳之八章
- 成語拼音:
- 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打了一頓巴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64回:“左右照管貽安驕傲之臉,放肆之嘴,打了十個‘右傳之八章’。”
-
88
以訛傳訛
- 成語拼音:
- yǐ é chuán é
- 成語解釋:
- 以:拿;把;訛:謬誤;錯誤的。把本來就不正確的東西流傳出去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,這兩事雖無考,古往今來,以訛傳訛,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。”
-
89
言歸正傳
- 成語拼音:
- yán guī zhèng zhuàn
- 成語解釋:
- 歸:回到;正傳:本題或正題。原為舊時小說常用的套語;把話回到正題上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1回:“和尚一看不對頭,趕緊言歸正傳,預備說完了好告辭。”
-
90
言教身傳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iào shēn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既用言語來傳授,又用行動來以身作則。指行動起模范作用
- 成語出處:
- 李欣《老生常談續編·再談百年樹人》:“不能以身作則,言教身傳,沒有正確的觀點方法,打算‘精選勤育’新生一代,是做不到的。”
-
91
一脈相傳
- 成語拼音:
- yī mài xiāng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從同一血統、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。比喻某種思想、行為或學說之間的繼承關系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汪廷訥《三祝記 敘別》:“純仁今日將麥舟賑濟曼卿,這才是一脈相傳,何愁皇天不佑。”
-
92
一人傳十,十人傳百
- 成語拼音:
- yī rén chuán shí,shí rén chuán bǎi
- 成語解釋:
- 指消息由一個人迅速傳遞開去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四回:“一人傳十,十人傳百,都道:‘我等背正從逆,天理難容。’”
-
93
一人傳虛,萬人傳實
- 成語拼音:
- yī rén chuán xū,shí rén chuá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虛:不確實,指無中生有的事。本來沒有的事,傳的人多了,就信以為真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契訥禪師》:“問:‘如何是東禪家風?’師曰:‘一人傳虛,萬人傳實。’”
-
94
異聞傳說
- 成語拼音:
- yì wén chuán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不同尋常的奇異的消息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26回:“詫異得那合學生員,街上的百姓,通國的鄉紳,面面相覷,當做件異聞傳說!”
-
95
以心傳心
- 成語拼音:
- yǐ xīn chuá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佛教禪宗用語。指離開語文文字而以慧心相傳授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·行由品》:“法則以心傳心,皆令自悟自解。”
-
96
祖傳秘方
- 成語拼音:
- zǔ chuán mì f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祖先遺傳下來的秘密配方
- 成語出處:
-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他說涂上既能防凍又能治療,并說這是他祖傳秘方。”
-
97
走斝傳觴
- 成語拼音:
- zǒu jiǎ chuán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斝、觴:古代酒器。形容宴飲氣氛熱烈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回:“日逐講文論武,走斝傳觴,弦歌吹舞,朝去暮回,無般兒不樂。”
-
98
眾口交傳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jiāo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眾人輾轉述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陳天華《警世鐘》:“就是不幸受傷身死,眾口交傳,全國哀痛,還要鑄幾個銅像,立幾個石碑,萬古流芳,永垂不朽。”
-
99
眾口相傳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眾人輾轉述說。見“眾口交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黃仁宇《萬歷十五年》:“禮部的調查毫無結果,于是只能回奏:當時眾口相傳,首先訛傳者無法查明。”
-
100
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
- 成語拼音:
- zhǐ kě yì huì,bù kě yán chuán
- 成語解釋:
-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,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。指道理奧妙,難以說明。有時也指情況微妙,不便說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道》:“意之所隨者,不可以言傳也。”
* 傳的成語,帶傳字的成語,包含傳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