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五字的成語 (180個)

    161

    音六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yīn liù lǜ
    成語解釋:
    音:指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個音階;六律:定樂器的標準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益稷》:“予欲聞六律,聲,八音,在治忽;以出納言,汝聽。”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不以六律,不能正音。”
    162

    顏六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yán liù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色彩鮮艷繁多;非常美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14回:“惟各人所登之云,顏六色,其形不一。”
    163

    月披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yuè pī q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清高廉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皇甫謐《高士傳》卷上:“月披裘而負薪,豈取金者哉?”
    164

    月糶新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yuè tiào xīn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月里稻谷尚未熟,就預賣新谷。比喻十分貧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聶夷中《詠田家》詩:“二月賣新絲,月糶新谷;醫得眼前瘡,剜卻心頭肉。”
    165

    子登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zǐ dēng k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竇儀傳》記載:宋代竇禹鈞的個兒子儀、儼、侃、偁、僖相繼及第,故稱“子登科”。
    166

    臟六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zàng liù f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臟:脾、肺、腎、肝、心;六腑: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、膽。人體內的各種器官。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:“每坐常閉目內視,存見臟六腑,久久自得,分明了了。”
    167

    洲四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zhōu sì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世界各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司馬達《魔鬼的笛音》:“洲四海的人們,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興趣,注視著中國未來的發展。”
    168

    學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é fù wǔ ch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學問很多;有車書。形容讀書很多;學識淵博。富:豐富;車:指車書;形容書很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書車。”
    169

    登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n wǔ dēng s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方將增泰山之封,加梁父之事,鳴和鸞,揚樂頌,上咸,下登三。”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引此文,顏師古注:“咸,皆也,言漢德與帝皆盛,而登于三王之上也。”后因以“咸登三”謂帝德廣被,同于帝而超于三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方將增泰山之封,加梁父之事,鳴和鸞,揚樂頌,上咸,下登三。”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引此文,顏師古注:“咸,皆也,言漢德與帝皆盛,而登于三王之上也。”
    170

    郭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wǔ guō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春秋》一書中,“夏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記事。比喻文字脫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公會鄭伯于曹。無冰。夏。”《春秋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羈出奔陳。赤歸于曹。郭公。”
    171

    一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ù wǔ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一目十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遼史·楊遵勖傳》:“天下之事,叢于樞府,簿書填委。遵勖一目行俱下,判決如流。”
    172

    一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ēn wǔ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雜念很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焦延壽《易林》卷一:“三人異趨,反復迷惑。一身心,亂無所得。”
    173

    一推六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tuī liù èr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。比喻推卸干凈
    成語出處:
   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7章:“你想一推六二地混過關去,辦不到!”
    174

    一退六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tuī liù èr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。比喻推卸干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陳家的老的、小的,只是個一退六二,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,推得干干凈凈!”
    175

    喝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āo wǔ hè l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擲骰子時的喊聲(、六是骰子的點子),泛指賭博時的喧嘩聲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48回:“你這個將軍,好不知事務,只管的吆喝六,叫我如何使出這盤頭蓋頂來?”
    176

    十步笑百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作戰時敗逃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。比喻缺點或錯誤性質相同,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十步而后止。以十步笑百步,則何如?”
    177

    一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ǔ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個;十個地計數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無遺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5回:“這婦人聽了這話,也不回言,卻踅過來,一一十,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。”
    178

    知二而不知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晉、楚也;晉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而不知十也。”
    179

    知二而未識于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劉峻《辯命論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榮辱之境,獨曰由人。是知二而未識于十。”
    180

    攢三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ǎn sān jí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攢三聚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冰心《寄小讀者》十一:“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,接過禮物,攢三集,聚精凝神,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。”
    * 五的成語,帶五字的成語,包含五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