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五字的成語 (180個)

    61

    四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ū wǔ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班固《白虎通 經》:“經何謂?謂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著有《四書集注》。
    62

    十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í wǔ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謂十個一群,個一組。形容錯亂不齊。②謂每十里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樂府詩集·艷歌·何嘗行》:“飛來雙白鵠,乃從西北來;十十,羅列成行。”
    63

    三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ān wǔ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個一群,個一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采蓮曲》:“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映垂楊。”
    64

    三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ān wǔ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名山;也指各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寅《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》:“三山岳渺何許?云煙汗漫空竛竮。”
    65

    四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ān wǔ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3回:“引一千余軍馬,盡是七長八短漢,四山岳人。”
    66

    四體不勤,谷不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ǐ bù qín,wǔ gǔ bù f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勞動,缺乏生產知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子路問曰:'子見夫子乎?'丈人曰:'四體不勤,谷不分,孰為夫子?'”
    67

    四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ōng wǔ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通八達。形容交通暢達無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夫陳留,天下之沖,四通達之郊地。”
    68

    三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tāng wǔ g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三湯兩割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0回:“眾人祭畢,陳敬濟下來還禮,請去卷棚內三湯割管待出門。”
    69

    三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tái wǔ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臺:漢朝的尚書(中臺)、御史(憲臺)、謁者(外臺),泛指大臣;馬:用匹馬駕車,借指太守。泛指達官顯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袁枚《小倉山房尺牘》第22首:“足下三臺馬,宦馬之后,丞宜百首同歸,早踐結鄰之約。”
    70

    成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wǔ chéng q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個一伙;個一群;指幾個人在一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:“三成群,高談嬉笑。”
    71

    個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l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落:下降。比喻心情不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24卷:“自實心里好像十個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,一霎也站腳不住。”
    72

    個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,qī shàng bā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心情不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頭十個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尋思道:‘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,如何這般相待,不許人動身?’”
    73

    十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wén wǔ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,超過倍就可以攻擊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孫子·謀攻》:“故用兵之法,十則圍之,則攻之。”
    74

    三下除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xià wǔ ch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珠算口訣。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6回:“偶然在家閑一刻,便見他姊妹兩個‘三下除二’的不離手,‘畝七分半’的不離口。”
    75

    折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 yāo wǔ d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折腰:彎腰。斗:斗米。為斗米而彎腰。比喻忍受屈辱。亦作“折腰升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陶潛傳》:“素簡貴,不私事上官。郡督郵至縣,吏白應束帶見之,潛嘆曰:‘吾不能為斗米折腰,拳拳事鄉里小人邪!’”
    76

    十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ǔ wǔ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十天下一場雨,天刮一次風。謂風調雨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前蜀·杜光庭《畫岳諸神醮詞》:“上扶邦國,傍祐黎元。調十雨風以登稼穡,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。”
    77

    三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yán wǔ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兩句話。形容言語十分簡短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7回:“那知一想,才覺長篇累牘,不合體裁,三言語,包括不住,一時竟大為起難來。”
    78

    三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zhì wǔ c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用盡心思,多方猜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4回:“老娘也不消得三智猜,只一智便猜個十分。”
    79

    三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zhēn wǔ l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三貞九烈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夏衍《上海屋檐下》第一幕:“你要他三貞烈,這不是太……”
    80

    步成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bù chéng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唐史青能步成詩。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沈炳震《唐詩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書自薦能詩,云:‘子建七步,臣步之內可塞明詔。’明皇試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籠等詩,應口而出。上稱賞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應詔賦得除夜》一首,見《全唐詩》卷一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沈炳震《唐詩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書自薦能詩,云:‘子建七步,臣步之內可塞明詔。’明皇試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籠等詩,應口而出。上稱賞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應詔賦得除夜》一首,見《全唐詩》卷一一
    * 五的成語,帶五字的成語,包含五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