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書字的成語 (157個)
-
141
枕籍詩書
- 成語拼音:
- zhěn jí shī shū
- 成語解釋:
- 枕籍:縱橫相枕而臥。比喻沉溺于詩書之中,沒有真本領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殊路》:“夫重懷古道,枕籍詩書,危不能安,亂不能治。”
-
142
仗氣直書
- 成語拼音:
- zhàng qì zhí shū
- 成語解釋:
- 仗:依靠,憑借。指堅持正義,毫不隱諱地寫出真相
- 成語出處:
- 《陳書·后主紀》:“其有負能仗氣,擯壓當時,……亦宜去此幽谷,翔茲天路。”
-
143
知書達禮
- 成語拼音:
- zhī shū dá lǐ
- 成語解釋:
- 知、達:懂得。有文化,懂禮貌。形容有教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群音類選 牧羊記 衛律說降》:“奈何所見不同,更不知書達禮。”
-
144
中書君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shū jūn
- 成語解釋:
- 毛筆的別稱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自笑》:“多謝中書君,伴我此幽棲。”
-
145
著書立說
- 成語拼音:
- zhù shū lì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著:寫作;撰述;立:建樹;成就;說:學說。寫書或文章;創立自己的學說。也作“著書立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將南京元(玄)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;鼓吹休明。”
-
146
著書立說
- 成語拼音:
- zhù shū lì shuō
- 成語解釋:
- 著:寫作;立:成就;說:學說。寫書或文章,創立自己的學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5回:“將南京元(玄)武湖賜與莊尚志著書立說,鼓吹休明。”
-
147
著書立言
- 成語拼音:
- zhù shū lì yán
- 成語解釋:
- 著:寫作;立:成就;說:學說。寫書或文章,創立自己的學說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李贄《焚書·童心說》:“夫學者既以多讀書識義理障其童心矣,圣人又何用多著書立言以障學人為耶?”
-
148
知書明理
- 成語拼音:
- zhī shū míng lǐ
- 成語解釋:
- 有才學,懂禮儀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駱駝樣子》:“仿佛誰都是混帳,只有他自己是知書明理的君子人。”
-
149
知書識禮
- 成語拼音:
- zhī shū shí lǐ
- 成語解釋:
- 有文化,懂禮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91回:“媳婦雖不敢說知書識禮,然而‘嫁雞隨雞,嫁狗隨狗’這句俗話,是從小兒聽到大的。”
-
150
知書識字
- 成語拼音:
- zhī shū shí zì
- 成語解釋:
- 指有文化修養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惟敏《朝天子·自遣》曲:“海翁,命窮,百不會,千無用。知書識字總成空。”
-
151
知書通禮
- 成語拼音:
- zhī shū tōng lǐ
- 成語解釋:
- 有才學,懂禮儀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6回:“看了柴進、燕青出言不俗,知書通禮,先自有八分歡喜。”
-
152
左書右息
- 成語拼音:
- zuǒ shū yòu xī
- 成語解釋:
- 喻倒行逆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管子·七法》:“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眾,猶左書而右息之。”尹知章注:“息,止也……人右手能書,而左手不能書也。今反用左手書而右手息而不動倒行逆施之譬。”
-
153
知書知禮
- 成語拼音:
- zhī shū zhī lǐ
- 成語解釋:
- 有才學,懂禮儀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高明《琵琶記·牛氏規奴》:“更羨他知書知禮,是一個不趨蹌的秀才。”
-
154
左圖右書
- 成語拼音:
- zuǒ tú yòu shū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左圖右史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鄭棠《長江天塹賦》:“桂楫蘭舟,左圖右書。”
-
155
鑿楹納書
- 成語拼音:
- záo yíng nà shū
- 成語解釋:
- 謂藏守書籍以傳久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晏子春秋·雜下三十》:“晏子病,將死,鑿楹納書焉。謂其妻曰:‘楹語也,子壯而示之。’”
-
156
坐擁書城
- 成語拼音:
- zuò yōng shū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坐擁百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孫百剛《郁達夫外傳·風雨茅廬》:“達夫的書,我們一向知道是多的……但從前住的都是弄堂小房子,沒有一間正式的書房,所以未窺全豹。經現在這么陳列一番,真是坐擁書城,洋洋大觀了。”
-
157
鑿柱取書
- 成語拼音:
- záo zhù qǔ shū
- 成語解釋:
- 謂秉承先人的遺訓。
- 成語出處:
- 王闿運《常公神道碑》:“公體山川之醇氣,稟玉石之上靈,鑿柱取書,安弦習禮。”
* 書的成語,帶書字的成語,包含書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