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之字的成語 (1982個)

    141

    布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ī zhī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布衣:古時平民的衣著。平民間交往的友誼。指顯貴者與沒有官職、地位低賤的人相交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三》:“衛君與文布衣交,請具車馬皮幣,愿君以此從衛君游。”鮑彪注:“言交于未貴時。”
    142

    不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ì zhī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易:變更。不可變更的言論。指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 歷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不可執筆,則是不易論。”
    143

    必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yóu zhī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必:一定;由:經過。一定要經過的道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義者行事宜,謂認路,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路,而不可須臾舍矣。”
    144

    鮑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o yú zhī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賣咸魚的店。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 顏推《顏氏家訓 慕賢》:“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室,久而自芳也;與惡人居,如入鮑魚肆,久而自臭也。”
    145

    不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ú zhī x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虞:沒有料到;隙:裂痕。指意外的誤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既親密,便不免有些不虞隙,求全毀。這日不知為何,二人言語有些不和起來。”
    146

    不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ú zhī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虞:料想;譽:稱贊。沒有意料到的贊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有不虞譽,有求全毀。”
    147

    賁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n yù zhī y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賁育:戰國時期勇士孟賁和夏育。指壯士的勇敢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下》:“力稱烏獲,捷言慶志,勇期賁育。”
    148

    若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zhī ruò m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推惡惡心,思與鄉人立,其冠不正,望望然去,若將浼也。”趙岐注:“與鄉人立,見其冠不正,望望然,慚愧貌也,去恐其污己也。”
    149

    無甚高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,沒有什么過高難行的意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張釋傳》:“釋既朝畢,因前言便宜事。文帝曰:‘卑,毋甚高論,令今可行也。’”
    150

    ,糠秕在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ǒ zhī yáng zhī,kāng bǐ zài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糠秕:谷皮和癟谷,比喻無價值的東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別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簸,糠秕在前。”
    151

    不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zú zhī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完善的地方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鄧小平《目前的形勢和任務》:“總的來說是好的,但是也有不足處。”
    152

    百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足:一種多節多足的爬蟲,即馬陸。比喻有實力基礎的勢力,雖一時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徐學謨《歸有園塵談》:“吝者自能致富,然一有事則為過街老鼠;俠者或致破家,然一有事則為百足蟲。”
    153

    百足蟲,至斷不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。同“百足蟲,至死不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選 曹冏〈六代論〉》:“百足蟲,至死不僵。”李善注引《魯連子》:“百足蟲,至斷不蹶者,持者眾也。”
    154

    百足蟲,至斷不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duàn bù j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足:蟲名,馬陸,多足蟲;僵:倒。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冏《六代論》:“百足蟲,至死不僵,以扶者眾也。”
    155

    百足蟲,死而不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,sǐ ér bù j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足:蟲名,又名馬陸或馬蚿,有十二環節,切斷后仍能蠕動。比喻勢家豪族,雖已衰敗,但因勢力大,基礎厚,還不致完全破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回:“古人有言:‘百足蟲,死而不僵。’,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,較平常仕宦人家,到底氣象不同。”
    156

    百足蟲,斷而不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,duàn ér bù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。同“百足蟲,至死不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馬總《意林》卷一:“百足蟲,斷而不蹶。”
    157

    百足蟲,至死不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,zhì sǐ bù j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足:蟲名,軀干計二十節,切斷后仍能蠕動。僵:肢體僵硬不能活動。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曹冏《六代論》:“故語曰:‘百足蟲,至死不僵’,以扶者眾也。此言雖小,可以譬大。”
    158

    必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zhēng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書 王悅傳》:“白馬要沖,是必爭地。今城守寡弱,易可圖也。”
    159

    不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zhèng zhī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正當的社會風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抱樸子 辯問》:“移不正風,易流遁俗。”
    160

    伯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zhòng zhī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伯仲:兄弟長幼的順序;老大、老二。就像弟兄們一樣。比喻不相上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曹丕《典論 論文》:“傅毅于班固,伯仲間耳。”
    * 之的成語,帶之字的成語,包含之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