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之字的成語 (1982個)

    541

    如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ī zhī rú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歸:歸附;市:市集。歸附的人很多,像趕鬧市一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從者如歸市。”
    542

    若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n zhī ruò s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若素:就像往常一樣。雖然遭受不平,但甘愿承受,就像平素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怪現狀》第八十九回:“少奶奶卻從來沒過半句怨言,甘若素。”
    543

    如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n zhī rú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它看成像飴糖那樣甘甜。比喻甘心情愿地從事某種辛苦工作或雖處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真德秀《送周天驥序》:“非正義富貴,遠如垢污;不幸而賤貧,甘如飴蜜。”
    544

    若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n zhī ruò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甘:以為甘;飴:甜。把它看成像糖那樣甜。比喻甘愿承擔艱苦的事情和作出犧牲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桑喬等傳贊》:“言者踵至,斥逐罪死,甘若飴,而不能得君心一悟。”
    545

    四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ó zhī sì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維:指禮義廉恥。指治國的綱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牧民》:“國四維,一維絕則傾,二維絕則危,三維絕則覆,四維絕則滅。”
    546

    于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ōng zhī yú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公:公開;:代指事物的內容;于:向;眾:大眾。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68回:“曾向玉帝上過條陳,擬把電力公于眾,要使人間負有執法權者,皆可利用吾電,以懲治惡人。”
    547

    遺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zhī yí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遺直:指人很耿直,有古人的遺風。指能夠體現古人遺風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叔向,古遺直也。治國制刑,不隱于親,三數叔魚惡,不為豐減。”
    548

    國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ó zhōng zhī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國中國’,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,無不恨恨不已。”
    549

    股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zhǎng zhī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股:大腿。在大腿和手掌間。比喻在操縱控制范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俏皮話·松鼠》:“若以我同類,何以獨被人玩弄于股掌間,寧不欲一伸其自由耶?”
    550

    溝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ōu zhōng zhī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瘠:通“胔”,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。暴露在山溝的尸體。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地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榮辱》:“是其所以不免于凍餓,操瓢囊為溝壑中瘠者也。”
    551

    縞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zhù zhī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縞纻:縞帶和纻衣。縞帶指用白色絹制成的大帶。纻衣指用苧麻纖維織成的衣服。指交情篤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(吳公子札)聘于鄭,見子產,如舊相識,與縞帶,子產獻纻衣焉”。晉·杜預注:“吳地貴縞,鄭地貴纻,故各獻己所貴,示損己而不為彼貨利。”
    552

    個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è zhōng zhī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曾親歷其間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七卷:“據下官看起來,不是個中人。”
    553

    股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zhǎng zhī s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。比喻在操縱、控制的范圍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大夫種勇而善謀,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上,以得其志。”
    554

    狗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ǒu zhì zhī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狗彘:豬狗。形容無恥人的行為如豬狗一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20回:“你受吳王大恩,不思圖報,敵兵一至,便要投降,乃是狗彘行!”
    555

    緩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ǎn bīng zhī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緩:延緩。指作戰時延緩對方進兵的計策。借指使事態暫時緩和同時積極設法應付的策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緩兵計,漸退漢中,都督何故懷疑,不早追?”
    556

    橫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éng cǎo zhī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橫草:把草踩倒。如同將草踩倒的那樣功勞。比喻輕微的功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終軍傳》:“軍無橫草功,得到宿衛,食祿五年。”
    557

    后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òu chē zhī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后面跟上來的車子的警戒。比喻以前的失敗或挫折,可以作為以后做事情的借鑒或教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居正《帝鑒圖說》下篇:“復轍在前,永作后車戒。”
    558

    環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án dǔ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環堵:四面土墻。形容居室簡陋貧寒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儒有一畝宮,環堵室。”
    559

    禍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ò fú zhī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禍與福所從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慎勢》:“故小大、輕重、少多、治亂不可不察,此禍福門也。”
    560

    后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òu gù zhī h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顧:回視;后顧:回過頭照顧。指來自后方或家里的憂患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末帝紀》:“盧文紀勸帝駐河橋,庚贊華為契丹主,以兵援送入蕃,則契丹主有后顧患,不能久駐漢地矣。”
    * 之的成語,帶之字的成語,包含之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