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義字的成語 (223個)
-
41
恩絕義斷
- 成語拼音:
- ēn jué yì duàn
- 成語解釋:
- 恩:恩惠,恩情;義:情義,情份。恩愛和情義完全斷絕,形容感情破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三折:“索什么恩絕義斷寫休書。”
-
42
恩山義海
- 成語拼音:
- ēn shān yì hǎi
- 成語解釋:
- 恩愛像高山一樣重,情義像大海一樣深。形容恩惠深,情義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晁端海《卜算子》:“恩義重如山,情意深如海。假使黃金北斗高,這一分,何由買?”
-
43
恩深義重
- 成語拼音:
- ēn shēn yì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恩惠、情義極為深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呂頌《代郭令公謝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榮加望外,恩深義厚,何以克堪;糜軀粉骨,不知所報。”
-
44
負德背義
- 成語拼音:
- fù dé bèi yì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負恩背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二四回:“[申侯]今又以國媚楚,使子之君,負德背義,自召干戈,禍及民社。”
-
45
負恩背義
- 成語拼音:
- fù ēn bèi yì
- 成語解釋:
-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,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列女傳·楊慶妻王氏》:“今負恩背義,自為身謀,可若何?”
-
46
負恩忘義
- 成語拼音:
- fù ēn wàng y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負恩背義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施惠《幽閨記·虎頭遇舊》:“緊降階,釋縛扶將起,是兄弟負恩忘義。”
-
47
反經合義
- 成語拼音:
- fǎn jīng hé yì
- 成語解釋:
- 雖違背常道,但仍合于義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爾朱榮傳》:“榮女先為明帝嬪,欲上立為后,帝疑未決。給事黃門侍郎祖瑩曰:‘昔文公在秦,懷嬴入侍。事有反經合義,陛下獨何疑焉?”
-
48
負氣仗義
- 成語拼音:
- fù qì zhàng yì
- 成語解釋:
- 憑借正氣,主持正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十九卷:“小娥雖小,身體健壯如男子形。父親把他許了歷陽一個俠士,姓段名居貞,那人負氣仗義,交游豪俊,卻也在江湖上做大賈。”
-
49
負義忘恩
- 成語拼音:
- fù yì wàng ēn
- 成語解釋:
-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,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一折:“一個個背槽拋糞,一個個負義忘恩。”
-
50
寡恩薄義
- 成語拼音:
- guǎ ēn bó yì
- 成語解釋:
- 寡:少。形容人冷酷無情,刻薄自私
- 成語出處:
-
51
辜恩背義
- 成語拼音:
- gū ēn bèi yì
- 成語解釋:
- 辜:辜負;背:違反,違背。辜負別人的恩德,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樂史《綠珠傳》:“今為此傳,非徒述美麗,窒禍源,且欲懲戒辜恩背義之類也。”
-
52
割恩斷義
- 成語拼音:
- gē ēn duàn yì
- 成語解釋:
- 舍棄恩德,斷絕道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六回:“自桃園締盟,誓以同死;今何中道相違,割恩斷義?”
-
53
感恩戴義
- 成語拼音:
- gǎn ēn dài yì
- 成語解釋:
- 感:感激;戴:尊敬,推崇。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駱統傳》:“今皆感恩戴義,懷欲報之心。”
-
54
辜恩負義
- 成語拼音:
- gū ēn f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忘恩負義
- 成語出處:
- 元 柯丹邱《荊釵記 覓真》:“畜生反面目,太心毒;辜恩負義難容恕,真堪惡。”
-
55
孤恩負義
- 成語拼音:
- gū ēn f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背棄恩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張俊傳》:“臣孤恩負義,自陷重刑,情斷意訖,無所復望。”
-
56
寡恩少義
- 成語拼音:
- guǎ ēn shǎo yì
- 成語解釋:
- 寡:少。形容人冷酷無情,刻薄自私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82回:“這劉敏雖生在這寡恩少義的老子手內,有一個知疼著熱的親娘母子,二人相偎相靠,你惜我憐,還好過得日子。”
-
57
灌瓜之義
- 成語拼音:
- guàn guā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灌:澆灌;惠:恩惠。比喻以德報怨,不因小事而引起糾紛
- 成語出處:
-
58
官僚主義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liáo zh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,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
-
59
干名犯義
- 成語拼音:
- gàn míng fàn yì
- 成語解釋:
- 干犯名教和道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調美》:“誰想不前不后,剛剛是太老爺的同年。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。這樣干名犯義的事,如何做得!”
-
60
顧名思義
- 成語拼音:
- gù míng s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顧:看;名:指人或事物的稱呼;義:意義;含義。看到名稱就可聯想到它的含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王昶傳》:“故以玄默沖虛為名,欲使汝曹顧名思義,不敢違越也。”
* 義的成語,帶義字的成語,包含義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