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東字的成語 (248個)
-
81
東誆西騙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kuāng xī p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到處說謊詐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孤本元明雜劇 東籬賞菊》第二折:“若論我,半個字也不識,若說道抵換官物,盜使印信,東誆西騙,天下絕魁。”
-
82
東磕西撞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kē xī zhuà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東奔西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三五回:“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?這都是要腳奔波,足不沾地的勾當,豈是教書人所為?[汪為露]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。”
-
83
東拉西扯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ā xī chě
- 成語解釋:
- 拉、扯:閑談。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;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;不緊扣中心議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更有一種可笑的,肚子里原沒有什么,東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還自以為博奧。”
-
84
東零西落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g xī luò
- 成語解釋:
- 零散稀疏。形容衰敗。
- 成語出處:
- 瞿秋白《餓鄉紀程》十:“出車站空場上,遠遠就看見東零西落的房屋,戰爭時燒毀的建筑,殘石剩礎,凄然的哀訴資本主義的破產呢。”
-
85
東流西落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iú xī luò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東播西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歸去來·雞之歸去來》:“再從東京失業下來,只好成為放浪奴隸,東流西落地隨著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。”
-
86
東撈西摸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āo xī mō
- 成語解釋:
- 謂盲目地四處求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德《答廖子晦》:“蓋性命之理雖微,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,亦甚明白,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,如捕風系影。”
-
87
東來西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i xī qù
- 成語解釋:
- 謂行人來來往往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商隱《關門柳》詩:“永定河邊一行柳,依依長發故年春。東來西去人情薄,不為清陰減路塵。”
-
88
東零西碎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g xī suì
- 成語解釋:
- 指零碎,分散,不集中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文藝論集 自然與藝術》:“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,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。”
-
89
東鄰西舍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 xī shè
- 成語解釋:
- 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鄰居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戴叔倫《女耕田行》:“東鄰西舍花發盡,共惜余芳淚滿衣。”
-
90
東零西散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g xī s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零落分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致蕭允升庶子》:“曾未幾何,而東零西散,念方既已下世,先兄繼之,射堂秋月,有若隔世,人生會合,何可常也!”
-
91
東量西折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iàng xī shé
- 成語解釋:
- 量:稱量。折:虧損。指量入量出的谷物總難免有折耗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高明《琵琶記·義倉賑濟》:“相公,小人招不得,自古道:‘東量西折’,難教小人賠償。”
-
92
東勞西燕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o xī yàn
- 成語解釋:
- 勞:伯勞。比喻情侶、朋友離別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雜曲歌辭八 東飛伯勞歌》:“東飛伯勞西飛燕,黃姑織女時相見。”
-
93
東獵西漁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iè xī yú
- 成語解釋:
- 謂處處涉獵而不專精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孫樵《罵僮志》:“凡為讀書,東獵西漁,粗知首尾,則為有余。”
-
94
東攔西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n xī zǔ
- 成語解釋:
- 指極力阻攔
- 成語出處:
- 《雪巖外傳》第十回:“眾家人聽說,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。”
-
95
東鱗西爪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ín xī zhǎo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畫在云中的龍這里露一片鱗;那里露一只爪;不見全貌。現比喻零碎散亂、不全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梁啟超《意大利建國三杰傳》第二節:“以上所引,雖東鱗西爪,語焉不詳。”
-
96
東來紫氣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i zǐ qì
- 成語解釋:
- 傳說老子過函谷關前,關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,知道將有圣人過關。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。比喻吉祥的征兆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甫《秋興》詩:“西望瑤池降王母,東來紫氣滿函關。”
-
97
東門黃犬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mén huáng quǎn
- 成語解釋:
- 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,論腰斬咸陽市。臨刑謂其中子曰:“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!”事見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。后以“東門黃犬”作為官遭禍,抽身悔遲之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載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,論腰斬咸陽市。臨刑謂其中子曰:“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!”
-
98
東抹西涂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mò xī tú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東涂西抹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龔自珍《金縷曲·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》詞:“只東抹西涂還肯。兩載云萍交誼在,更十行斜墨匆匆印。”
-
99
東鳴西應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míng xī yī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各方面互有聯系,互相影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元培《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》:“海通以來……自一縷一針之細故,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,無不東鳴西應,速于郵命。”
-
100
東門逐兔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mén zhú tù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東門黃犬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載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,論腰斬咸陽市。臨刑謂其中子曰:“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,豈可得乎!”
* 東的成語,帶東字的成語,包含東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