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三字的成語 (443個)

    201

    宮六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ōng liù y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帝王妃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抱妝盒》楔子:“兀那宮六院,妃嬪彩女聽者:明日圣駕親到御園,打一金彈,金彈落處,有拾得者。”
    202

    顧茅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ù máo l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誠心誠意地邀請、拜訪有專長的賢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顧臣于草廬之中,諮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”
    203

    過其門而不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熱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、稷當平世,過其門而不入。”
    204

    告投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ào tóu z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戰國策 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處費,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殺人。’織自若。有頃焉,人又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其母尚織自若也。頃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其母懼,投杼逾墻而走。”后以“告投杼”比喻流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處費,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殺人。’織自若。有頃焉,人又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其母尚織自若也。頃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參殺人。’其母懼,投杼逾墻而走。
    205

    綱五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āng wǔ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我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。綱;即父為子綱、君為臣綱、夫為妻綱。五常;即仁、義、禮 、智、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周因于殷禮,所損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馬融曰:‘所因,謂綱五常也。’”
    206

    好二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ǎo èr q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好兩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風月相思》:“娘子與馮官人相見之后,至今好二怯。”
    207

    槐九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uái jiǔ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周禮 秋官 朝士》:“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。左九棘,孤卿大夫位焉,群士在其后;右九棘,公侯伯子男位焉,群吏在其后;面槐,公位焉,州長眾庶在其后。”鄭玄注:“樹棘以為位者,取其赤心而外刺,象以赤心刺也。槐之言懷也,懷來人于此,欲與之謀。”后以“槐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禮·秋官·朝士》:“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。左九棘,孤卿大夫位焉,群士在其后;右九棘,公侯伯子男位焉,群吏在其后;面槐,公位焉,州長眾庶在其后。”
    208

    回九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uí jiǔ zh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形容曲折回蕩。②猶番五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逃禪》:“誦真經回九轉,敲鐘磬動地驚天。”
    209

    好兩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ǎo liǎng d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時好時病。形容體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四回:“虔婆道:‘也常時好兩歹的,虧的太平府陳四老爺照顧他。’”
    210

    好兩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ǎo liǎng q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好兩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四:“那女兒年方一十二歲,一貌如花,且是聰明,單只從小的好兩歉,有些小病。”
    211

    魂七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ún qī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魂: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;魄: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。道家語,稱人身有“魂七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抱樸子·地真》:“欲得通神,宜水火水形分,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魂七魄。”
    212

    歲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ì hán sā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松、竹經冬不凋,梅花耐寒開放,因此有“歲寒友”之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白樸《朝中措》:“蒼松隱映竹交加,千樹玉梨花,好個歲寒友,更堪紅白山茶。”
    213

    回五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uí wǔ c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多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戴善夫《風光好》第一折:“太守何故回五次侮弄下官,是何道理?”
    214

    皇五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uáng wǔ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我們古代傳說中的遠古帝王。皇指燧人、伏羲、神農;五帝指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運》:“故夫皇五帝之禮法度,不矜于同而預于治。”
    215

    環五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uán wǔ k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捆綁結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俠五義》第51回:“四爺趕上一步,就勢按倒,解他腰帶,環五扣的捆了一回。”
    216

    戶亡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ù wáng q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戶:幾戶人家;亡:滅。雖只幾戶人家,也能滅掉秦國。比喻正義而暫時弱小的力量,有暴力的必勝信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故楚南公曰:‘楚雖戶,亡秦必楚’也。”
    217

    句不離本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行:個人從事的行業。形容一說話總要講到自己從事的行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四回:“每到一處,開口句話不離本行,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來送給人看。”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十回:“我是業醫的,你們不要笑我句不離本行。”
    218

    家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jiā c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偏僻的小鄉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用舊韻送魯遠翰知洛州》:“永謝十年舊,老死家村。”
    219

    句話不離本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jù huà bù lí běn 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:行當,職業。指人的言語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范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十四回:“每到一處,開口句話不離本行,立刻從懷里掏出捐冊送給人看。”
    220

    教九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jiào jiǔ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。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。教:指儒教、佛教、道教;九流:指儒家、道家、陰陽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縱橫家、雜家、農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趙彥衛《云麓漫鈔》第六卷:“(梁武帝)問教九流及漢朝舊事,了如目前。”
    * 三的成語,帶三字的成語,包含三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