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u的成語 (418個)
-
61
東攔西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lán xī zǔ
- 成語解釋:
- 指極力阻攔
- 成語出處:
- 《雪巖外傳》第十回:“眾家人聽說,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。”
-
62
得馬折足
- 成語拼音:
- dé mǎ shé zú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得馬生災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典出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。見“得馬生災”。
-
63
東推西阻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tuī xī zǔ
- 成語解釋:
- 推:推諉;阻:阻撓。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
- 成語出處:
-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五回:“都氏只是揀精剔肥,東推西阻,媒婆說得丑些,又落得好推。”
-
64
代越庖俎
- 成語拼音:
- dài yuè páo zǔ
- 成語解釋:
- 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庖人,謂掌庖廚之人,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。尸者,太廟中神主也。祝者,則今太常太祝是也,執祭版對尸而祝之,故謂之尸祝也。樽,酒器也。俎,肉器也。”后因以“代越庖俎”比喻越出本分,代行其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庖人,謂掌庖廚之人,則今之太官供膳是也。尸者,太廟中神主也。祝者,則今太常太祝是也,執祭版對尸而祝之,故謂之尸祝也。樽,酒器也。俎,肉器也。”
-
65
丟卒保車
- 成語拼音:
- diū zú bǎo jū
- 成語解釋:
- 本是象棋術語。后比喻丟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京劇《龍江頌》第一場:“為了堵江救旱,我們是會損失一些,這照我們下棋的說法,就叫做‘丟卒保車’。”
-
66
頓足不前
- 成語拼音:
- dùn zú bù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停頓下來不前進。
- 成語出處:
-
67
頓足搓手
- 成語拼音:
- dùn zú cuō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著急惋惜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變法通義·論科舉》:“不懷顧犬補牢之義,徒效淵魚叢爵之愚,猶復頓足搓手。”
-
68
頓足捶胸
- 成語拼音:
- dùn zú chuí xiōng
- 成語解釋:
- 用腳跺地,以拳捶胸。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,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元泰《東游記》第七回:“只見楊子哀號哽咽,頓足捶胸,撫棺長恨,欲拔劍自刎。”
-
69
鼎足而居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zú ér jū
- 成語解釋:
-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。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”
-
70
鼎足而立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zú ér lì
- 成語解釋:
- 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為圓形;三足兩耳。像鼎那樣三只腳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勢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-
71
抵足而眠
- 成語拼音:
- dǐ zú ér mián
- 成語解釋:
- 腳與腳相觸地同睡在一張床上。形容雙方情誼深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5回:“瑜曰:‘久不與子翼同榻,今宵抵足而眠。’”
-
72
鼎足而三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zú ér s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。也泛指三個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和邦額《夜譚隨錄 崔秀才》:“內則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-
73
抵足而臥
- 成語拼音:
- dǐ zú ér wò
- 成語解釋:
- 抵:碰撞,相觸;抵足:腳挨著腳。腳與腳相觸地同睡一張床上。形容雙方情誼深厚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29回:“一日,眾官皆散,權留魯肅共飲,至晚同榻抵足而臥。”
-
74
頓足捩耳
- 成語拼音:
- dùn zú liè ěr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銍《默記》卷上:“晉公候于閣門,見其甚久。則頓足捩耳云:‘無及矣。’”
-
75
鼎足三分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zú sān fēn
- 成語解釋:
- 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”
-
76
抵足談心
- 成語拼音:
- dǐ zú tá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抵足:指同床安睡。謂抵足而眠,徹夜長談。形容親切深厚的情誼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8回:“此荒港又不知離城多遠……不如竟在弟船過夜,抵足談心。”
-
77
刀俎余生
- 成語拼音:
- dāo zǔ y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虎口余生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昭槤《嘯亭雜記錄 記辛亥敗兵事》:“余刀俎余生,受君恩乃不死,今得以馬革裹尸幸矣!”
-
78
鼎足之勢
- 成語拼音:
- dǐng zú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孫楚《為石仲容與孫皓書》:“自謂三分鼎足之勢。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。”
-
79
頓足椎胸
- 成語拼音:
- dùn zú zhuī xiō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頓足搥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立凱《五四——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·廣州眾搗毀日貨》:“社會人心異常興奮,甚至婦人、孺子、車夫、苦力,風元不口談抵制,戟批痛罵,握拳怒目,頓足椎胸。”
-
80
兒童走卒
- 成語拼音:
- ér tóng zǒu zú
- 成語解釋:
- 走卒:差役。比喻見聞最為淺陋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司馬君實獨樂園》:“兒童誦君實,走卒知司馬。”
* zu成語,zu的成語,帶zu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