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zu的成語 (418個)

    321

    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ǐ chū jiā,jiǔ zǔ shē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,祖宗都能升天。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,全家沾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釋,亦得超生去了。”
    322

    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ǐ chū jiā,qī zǔ shē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借喻一人得勢,全家沾光。同“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說的不是功名么?你們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
    323

    越俎代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ǔ dài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俎:古代祭祀時用的盛祭品的器具。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別人出謀劃策。比喻越權辦事或包辦代替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公法》:“同者彼此通行,異者各行其是,無庸越俎代謀。”
    324

    越俎代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ǔ dài p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越:跨過;俎:古代祭祀時盛放牛羊等祭品的器具。庖:廚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庖人雖不治庖;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    325

    越俎代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ǔ dài p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越:跨過;俎: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;庖:廚師。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。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庖人雖不治庖,尸、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    326

    引足救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zú jiù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引:拉;經:縊死。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。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,越做越離目的越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 仲尼》:“志不免乎奸心,行不免乎奸道,而求有君子、圣人之名,辟之是猶伏而咶天,救經而引其足也。”
    327

    燕足系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zú jì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詩系在燕子的腿上,讓它傳遞給親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·王仁裕《開元天寶遺事·傳書燕》:“爾海東來,必經湘中……欲憑爾附書,投于我婿。”
    328

    雁足留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zú liú s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雁腳上系有書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蘇武傳》:“言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書,言武等在某澤中。”
    329

    耀祖榮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o zǔ róng z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祖先增添光榮。舊指光耀門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石君寶《曲江池》第四折:“今幸得一舉登科,榮宗耀祖。”
    330

    刖足適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ú shì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刖:截斷;屨:鞋。鞋小腳大,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,生搬硬套
    成語出處:
    331

    衣租食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ū shí s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租、稅: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。依靠百姓繳納的租稅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73回:“多少男人,衣租食稅,及至事到臨頭,尚且如此。”
    332

    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ǐ wù dào,jiǔ zú shē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九族:本人的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和子、孫、曾孫、重孫。一個孩子領悟天道,整個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一折:“常言道:‘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’,不要錯過了。”
    333

    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ě wú zuì,wén zhě zú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確,也是無罪的。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,也值得引以為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大序》: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    334

    言之無罪,聞之足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wú zuì,wén zhī zú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話;聞:聽話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,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汪琬《詩說序》:“詩獨主志,所為主文譎諫,與言之無罪,聞之足戒者,其詞則隱,其旨則微。”
    335

    一卒之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ú zhī t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頃田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晉語》:“無一卒之田。”
    336

    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zhě wú zuì,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者:說話的人;聞者:聽話的人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,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大序》: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    337

    阻兵安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īng ān r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阻:倚仗;阻兵:仗恃手握兵權;安忍:安于做殘忍的事情。形容行兇作惡而有恃無恐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隱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:阻兵無眾,安忍無親;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”
    338

    足不出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ù chū 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戶:門。腳不跨出家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5卷:“卻說蘇盼奴自從趙司戶去后,足不出門,一客不見,只等襄陽來音。”
    339

    足不出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ù chū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五:“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后,足不出門,一客不見,只等襄陽來音。”
    340

    足不窺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ù kuī 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!”
    * zu成語,zu的成語,帶z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