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zhan的成語 (271個)

    201

    陟岵瞻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hù zhān w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陟:登、升;岵:有草木的山。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魏風 陟岵》:“陟彼枯岵兮,瞻望父兮。……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    202

    斬將奪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jiàng duó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砍殺敵將,拔取敵旗。形容勇猛善戰。同“斬將搴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群音類選 官腔類 八義記 拷問如姬》:“只消受得瘞粉埋香,索強似斬將奪旗。”
    203

    斬荊披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jīng pī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披荊斬棘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天華《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》:“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,與外族戰,與吐蕃戰,與寒暑戰,卒能斬荊披棘,蕃育子孫至數百萬。”
    204

    斬將搴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jiàng qiān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搴:拔取。拔取敵旗,斬殺敵將。形容勇猛善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,諸生寧能斗乎?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。”
    205

    斬盡殺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jìn shā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斬:砍斷;盡、絕:完。全部殺掉;一個也不留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四折:“將秦國二將活挾將來了,將眾兵斬盡殺絕也。”
    206

    展腳伸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jiǎo shēn y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下拜。②俗用以稱人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喬吉《兩世姻緣》第四折:“不索你插釵、下財、納采,有甚消不的你展腳伸腰兩拜。”
    207

    斬將刈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jiāng yì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斬將搴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今日固決死,愿為諸君快戰,必三勝之,為諸君潰圍,斬將刈旗,令諸君知天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”
    208

    坐客無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kè wú z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氈:獸毛氈子。客人來人沒有氈子可坐。形容清貧的生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》:“才名三十年,坐客寒無氈。”
    209

    戰栗失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n lì shī z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戰栗:恐懼的樣子;箸:筷子。害怕得連手里的筷子都掉了。形容嚇得失去了常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先主傳》:“先主未發,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:‘今天下英雄,惟使君與操耳。本初之徒,不足數也。’先主方食,失匕箸。”
    210

    嶄露頭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lù tóu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嶄:嶄然;突出的樣子;露:顯露;頭角:比喻人的氣概和才華。比喻突出地顯示出才能和本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雖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進士第,嶄然見頭角焉。”
    211

    戰略戰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n lüè zhàn s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指導或決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戰具體部署和克敵制勝的謀略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紅軍的戰略戰術,是在這種尖銳的對比上發生的。”
    212

    斬木揭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mù jiē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揭:舉起;竿:竹竿。砍削樹木當兵器,舉起竹竿作軍旗。比喻武裝起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賈誼《過秦論》:“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,天下云合響應,贏糧而景從,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。”
    213

    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mù wéi bīng,jiē gān wéi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:兵器;揭:舉。砍來木棍當兵器,舉起竹竿當旗幟。比喻武裝起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賈誼《過秦論上》:“將數百之眾,轉而攻秦,斬木為兵,揭竿為旗。”
    214

    沾泥帶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ní dài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說話、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干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演習·授曲》:“一有字跡,則沾泥帶水,有不如無矣。”
    215

    粘皮帶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pí dài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言行不干脆,不爽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》:“我是一刀兩斷的性子,不學那粘皮帶骨。”
    216

    沾親帶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īn dài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故:故人,老友。有親戚朋友的關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這文書上寫作見人,也只為沾親帶故。”
    217

    沾親帶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īn dài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沾親帶故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高文秀《黑旋風》第四折:“因此上裝一個送飯的沾親帶友,那一個管牢的便不亂扯胡揪。”
    218

    瞻前顧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ián gù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瞻:向前望;顧:回頭看。原形容做事謹慎;考慮周密。現也形容顧慮太多;猶豫不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離騷》:“瞻前而顧后兮,相觀民之計極。”
    219

    瞻情顧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íng gù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有交情而互相照應或通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十六回:“我們陰間上下都是鐵面無私的,不比你們陽間瞻情顧意,有許多關礙處。”
    220

    瞻前忽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qián hū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瞻:視,望。形容難以捉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
    * zhan成語,zhan的成語,帶zhan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