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1941

    同心一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xīn y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志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吳志·魯肅傳》:“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……及說備使撫表眾,同心一意,共治曹操。”
    1942

    摶心揖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án xīn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專心一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普天之下,摶心揖志。”
    1943

    摶心壹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án xīn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摶心揖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曾國藩《湘鄉縣賓興堂記》:“入無仰事俯畜之累,出無金盡裘敝可憐之色,摶心壹志,以道于君子之道。”
    1944

    通邑大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yì dà d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通都大邑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,傳之其人,通邑大都。”
    1945

    談議風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 yì fē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談論風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青鳳》:“生素豪,談議風生,孝兒亦倜儻。”
    1946

    統一口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ǒng yī kǒu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大家對待問題采取一致的態度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41章:“聯合宣傳隊里頭有的工人和戰士似乎有話不敢說,都是統一的口徑。”
    1947

    糖衣炮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yī pào d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糖衣裹著的炮彈。比喻反動派用腐蝕、拉攏、誘惑等手段向無產階級進攻或進行顛覆活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陳登科《風雷》第一部第49章:“不要中了敵人的糖衣炮彈,被人家拉過去。”
    1948

    頭一無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yī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唯一,只有一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語言文學的奮斗》:“本總理今晚來同諸君講話,沒有別的貢獻,頭一無二的貢獻,就是要諸位同志,以至誠之心,來做宣傳一方面的革命工夫。”
    1949

    天衣無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yī wú f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沒有縫兒。比喻事物完善周密;找不出什么毛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前蜀 牛嶠《靈怪錄 郭翰》:“天衣本非針線為也。”
    1950

    探異玩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n yì wán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玩:玩賞。探尋異處,玩賞奇跡。指游覽奇山異水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禹錫《含輝洞述》:“公之來思,探異玩奇,撥野憩林,而民悅之。”
    1951

    貪欲無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yù wú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貪財的欲望沒有限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晉語》:“及桓子驕泰奢侈,貪欲無藝。”
    1952

    同源異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uán yì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起始、發端相同而趨向、終結不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何景明《寄粹夫》詩之一:“君就河內棲,予從關西役;同源異流止,撫事乘心跡。”
    1953

    同源異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uán yì pa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同源異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構》:“填詞非末技,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。”
    1954

    統一戰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ǒng yī zhàn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在某些問題上抱同樣態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》:“目前的時局,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,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,防止冒險主義。”
    1955

    痛自創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zì chuā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徹底地改正自己的過錯,重新做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張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銘》:“里中少年有毆母者,公欲與其父直諸有司,置之重典,少年懼,叩頭流血請教,公乃許之,而其人亦痛自創艾,卒為善士,為鄉里所重如此。”
    1956

    天字第一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zì dì yī h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:天字是《千字文》首句“天地玄黃”的第一個字。指第一或第一類中的第一號。比喻最高的、最大的或最強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周興嗣《千字文》:“天地玄黃”
    1957

    投諸四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hū s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流放到邊遠的地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 文公十八年》:“流四兇族,渾敦、窮奇、壽杌、饕餮,投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
    1958

    頭足異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ú yì c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被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漢王借兵而東下,殺成安君泯水之南,頭足異處,卒為天下笑。”
    1959

    頭足異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ú yì s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頭足異處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雜言》:“欲合人心,恐有頭足異所之患。”
    1960

    投杼之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zhù zhī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投杼:拋下織布的梭子;疑:疑惑,疑心。比喻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所造成的疑慮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其母懼,投杼逾墻而走。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