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1821

    時移俗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í sú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變動;易:改換。時代變了,社會風氣也變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齊俗訓》:“是故世異則事變,時移則俗易。”
    1822

    時移勢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í sh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時代、情勢等都已發生變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杭世駿《質疑 諸史》:“時移勢易,踵事增華,亦不得獨罪商君矣。”
    1823

    時移世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í sh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那個時間已經過去,世情或處境也都發生了變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牛僧儒《玄怪錄·顧揔》:“憶兒貌,念兒心,望兒不見淚沾襟,時移世異難相見,棄謝此生當重尋。”
    1824

    時移世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yí sh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代變遷,世事也不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鈞世》:“古者事事醇素,今則英不雕飾,時移世易,理自然也。”
    1825

    世異時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yì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世、時:社會、時代。異、移:不同、變化。社會變化了,時代不同了。亦作“時移世改”、“時移世異”、“時移俗易”、“時異事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世異時移,事業不必同,故曰‘儉而難遵。’”
    1826

    說一是一,說二是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yī shì yī,shuō èr shì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話算數,確定不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1回:“我向來說一是一,說二是二。”
    1827

    設言托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 yán tuō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托:寄托。用言語寄寓心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人學中,四處各坐,卻八目勾留,或設言托意,或詠桑寓柳,遙以心照,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。”
    1828

    數以萬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ǐ wàn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數:數目。以萬來計算。形容極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彭韶傳》:“監局內臣數以萬計,利源兵柄盡以付之,犯法縱奸,一切容貸,此防微之道未終也。”
    1829

    誓以皦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yǐ wéi r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誓同生死,親愛終生。語本《詩 王風 大車》:“谷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謂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王風·大車》:“各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謂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
    1830

    色藝無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è yì wú shu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色藝:容貌和技藝。姿色和技藝沒有第二個人可比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斗《揚州畫舫錄》第五卷:“小旦馬大保,為美臣子,色藝無雙。”
    1831

    肆意妄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yì wàng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妄:胡亂,非分的,出了常規的。妄為:胡作非為。指不顧一切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作非為。亦作“肆意妄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0回:“故令天媳管束,督做女工之事,非縱之使毫無忌憚,肆意妄為也。”
    1832

    肆意妄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yì wàng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肆意:任意。毫無顧忌地胡作非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五代史演義·自序》:“其狡且羯者,挾詐力以欺凌人世,一或得志,則肆意妄行。”
    1833

    桑蔭未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īn wèi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桑蔭不徙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趙策》:“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,席隴畝而蔭庇桑,蔭移而授天下傳。”
    1834

    適以相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yǐ xiāng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適:恰好。恰好可以相輔相成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他們兩個好像廟門前立著的那對哼、哈二將,唯其不同,適以相成。”
    1835

    商彝夏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g yí xià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夏商的青銅禮器。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沈起鳳《諧鐸·呂仙寶筏》:“君文氣息逼似《兩京》,次者亦韓潮蘇海,若以此獵取功名,譬猶執商彝夏鼎鬻諸五都之肆,非弗寶貴,而無如識者希也。”
    1836

    神怡心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yí xīn ku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精神愉悅,心胸開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1回:“不一時,只聽得簫管悠悠,笙笛并發;正值風清氣爽之時,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,自然使人神怡心曠。”
    1837

    上溢下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yì xià l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上富下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筐篋已富,府庫已實,而百姓貧,天是之謂上溢而下漏。”
    1838

    神怡心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yí xīn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怡:安適愉快。精神愉快,內心陶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47回:“聽到后邊,一回兒像盡是歌聲,一回兒像盡是笛聲,真聽得神怡心醉。”
    1839

    神搖意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yáo yì d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:精神;意:心意;搖、奪:形容不能自持。神情為某件事物所吸引,不能自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畫壁》:“朱注目久,不覺神搖意奪,恍然凝思,身忽飄飄,如駕云霧。”
    1840

    上醫醫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yī yī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上醫:高明的醫生,比喻高賢;醫國:指為國家除患祛弊。高賢能治理好國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國語·晉語八》:“文子曰:‘醫及國家乎?’對曰:‘上醫醫國,其次疾人,固醫官也。’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