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1741

    舍生取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ě shēng q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。舍生:舍棄生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”
    1742

    舍身取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ě shēn q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舍:舍棄;身:生命;取:求取;義;正義。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”
    1743

    釋生取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ēng q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舍生取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"""《三國志 魏志 齊王芳傳達室》:“[郭修]于廣坐之中手刃擊袆,勇過聶政,功逾介子,可謂殺身成仁,釋生取義者矣。”"""
    1744

    視死如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ǐ rú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甘心死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賺蒯通》第四折:“蒯徹本以口舌從事,與武涉同時,為主其心,吠堯何罪,甘赴鼎鑊,視死如飴,誠壯士也。”
    1745

    隨時施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shí shī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隨時制宜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安石《敕修南郊式表》:“推本知變,實有考于將來;隨時施宜,亦不為乎無補。”
    1746

    順時施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n shí shī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:時勢;施:施行。順應不同時勢而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王者必因王之禮,順時施宜,有所損益,郡民之心,稍稍制作,至太平而大備。”
    1747

    生死相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ǐ xiāng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。形容同命運,共存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中國人民志愿軍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》:“中朝兩國同志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,休戚與共,生死相依,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斗到底。”
    1748

    身首異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shǒu yì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身體和頭顱分在不同地方。指被殺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 王琳傳》:“身首異處,有足悲者。”
    1749

    稍勝一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o shèng yī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籌:籌碼,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,多用竹子制成。比較起來,稍微好一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秋瑾《致秋譽章書》:“吾哥雖稍勝一籌,而無告語則同,無戚友之助亦同。”
    1750

    身首異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shǒu yì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身首異處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天安門詩抄·警告丑類》:“丑類敢越雷池,小心身首異地。”
    1751

    勺水一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áo shuǐ yī l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勺水,一塊肉。喻量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馮桂芬《重建吳江松陵書院記》:“勺水一臠不足言,冀后之人增其式廓。”
    1752

    神色怡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sè yí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怡然:安適愉快的樣子。心情愉快,面色安祥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五代史·死事傳·孫晟傳》:“晟終不對,神色怡然,正其衣冠南望而拜。”
    1753

    十死一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ǐ y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生命非常危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賈誼《新書 匈奴》:“愛好有實,已諾可期,十死一生,彼必將至。”
    1754

    損上益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ǔn shàng yì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減少君上的權利以施惠下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益》:“益,損上益下,民悅無疆。”
    1755

    釋知遺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ì yí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棄智忘身。指超然物外,與世無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釋知遺形兮,超然自喪;寥廓忽荒兮,與道翱翔。”
    1756

    隨時制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shí zhì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隨:根據;制:制訂,采取;宜:適宜的措施。根據當時的情況,采取適當的措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周崎傳》:“州將使求援于外,本無定指,隨時制宜耳。”
    1757

    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ì zhī yì,bì yǒu zhō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處處都有賢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談叢》:“十步之澤,必有芳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    1758

    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ì zhī yì,bì yǒu zhōng x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處處都有賢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學也。”
    1759

    樹同拔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tóng bá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提倡相同的,排斥不同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司馬光《稷下賦》:“下論孔墨,上述羲炎,樹同拔異,辨是分非。”
    1760

    賞同罰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ǎng tóng fá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,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八經》:“故賞賢罰暴,舉善之至者也;賞暴罰賢,舉惡之至者也;是謂賞同罰異。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