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an的成語 (1845個)

    1461

    語四言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sì yán s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信口亂說閑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群音類選 〈分釵記 計誘皮氏〉》:“為何的語四言三,平白地將人譏誚。”
    1462

    言三語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sān yǔ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多嘴雜,議論紛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武漢臣《玉壺春》第三折:“欲待要去呵,又惹的人言三語四。”
    1463

    魚書雁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shū yàn t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書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高濂《絳都春序·題情》套曲:“空接,魚書雁帖,反教人添哽咽。”明·王九思《絳都春序·四時閨怨》套曲:“盼征鴻在天外,行列,煩寄卻魚書雁帖。”
    1464

    魚書雁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shū yàn x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魚書雁帖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雍熙樂府·古調石榴花·閨思》:“總是傷情別離,則這魚書雁信,冷清清杳無蹤跡。”
    1465

    與世偃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shì yǎn y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偃仰:俯仰。指沒有一定的主張,隨大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 非相》:“與時遷徙,與世偃仰。”
    1466

    鶯聲燕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shēng yàn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鶯:黃鸝。燕子的話語,黃鸝的歌聲。原形容大好春光。后多形容年輕女子說笑的聲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金線池》楔子:“裊娜復輕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語若流鶯聲似燕,丹青,燕語鶯聲怎畫成?”
    1467

    郢書燕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g shū yàn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牽強附會,曲解原意,以訛傳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》:“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,夜書,火不明,因謂持燭者曰:'舉燭',云而過書'舉燭'。……燕相白王,王大悅,國以治。治則治矣,非書意也。”
    1468

    藥石之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o shí zhī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藥石:治病的藥物和砭石,泛指藥物。比喻勸人改過的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 高季輔傳》:“(太宗)特賜鐘乳一劑,曰:‘進藥石之言,故以藥石相報。’”
    1469

    眼跳耳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tiào ěr r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眼皮跳動,耳朵發熱。指內心感到不安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武王伐紂平話》中卷:“三日前甲申日,見此景祥,姬昌眼跳耳熱,心神不安。”
    1470

    言聽計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īng jì c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聽:聽從;從:依從。說的話都相信;出的主意、計謀都采納。形容對某個人十分信任。也作“言聽計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 崔浩傳》:“屬太宗為政之秋,值世祖經營之日,言聽計從,寧廓區夏。”
    1471

    言聽計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īng jì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言聽計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魏知古盧懷慎傳贊》:“觀玄宗開元時,厲精求治,元老魁舊,動所尊憚,故姚元崇、宋璟言聽計行,力不難而功已成。”
    1472

    言聽計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īng jì y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言聽計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漢王授我上將軍印,予我數萬眾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聽計用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
    1473

    言談舉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án jǔ z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的言語、舉動、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黃宗羲《陳母沉孺人墓志銘》:“其言談舉止,不問可知胡先生弟子也。”
    1474

    言同勒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óng lè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1475

    言談林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án lín s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林藪:人或物聚集的地方。指關于談論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裴秀傳》:“樂廣嘗與頠清言,欲以理服之,而頠辭論豐博,廣笑而不言。時人謂頠為言談之林藪。”
    1476

    言聽謀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īng móu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說的話聽從照辦,出的主意決定實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昭槤《嘯亭雜錄·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》:“繹堂制府以為能,言聽謀決。”
    1477

    言提其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í qí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揪著他耳朵。謂懇切地教誨。言,助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大雅·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鄭玄箋:“我非但對面語之,親提其耳。此言以教道之,孰不可啟覺。”
    1478

    言聽事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īng shì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說話能聽從,事情能執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·說疑》:“言聽事行,則如師徒之勢。”
    1479

    炎天暑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tiān shǔ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炎熱的夏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6回:“這八句詩題著炎天暑月,那公子王孫在涼亭上水閣中浸著浮瓜沉李,調冰雪藉避暑,尚兀自嫌熱。”
    1480

    雁塔題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tǎ tí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考中進士的代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:“進士題名,自神龍之后,過關宴后,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題名。”
    * yan成語,yan的成語,帶yan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