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an的成語 (1845個)

    1101

    眼不見,心不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ù jiàn,xīn bù f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只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,也就不會為這操心或煩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九回:“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,我‘眼不見,心不煩’也就罷了。”
    1102

    眼不交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ù jiāo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睫:眼睫毛。眼睛一眨也不眨。形容心情不安而長夜不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7卷:“吳氏倍加掃興,忿怒不已,眼不交睫,直到天明。”
    1103

    言不及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jí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談之中不涉及個人私事。比喻為官忠心,一心為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房玄齡《晉書·王湛傳》:“臨終,與謝安、桓沖書,言不及私,惟憂國家之事,朝野甚痛惜之。”
    1104

    眼不見為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心里不以為然,但又沒有辦法,只好撇開不管。也在懷疑儀器不干凈時,用作自我安慰的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茹志鵑《靜靜的產院》:“她想出去,離了這里,眼不見為凈。”
    1105

    言不及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jí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言行不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薛瑄《薛子道論》:“言不及行,可恥之甚,非特發于口謂之言,凡著于文詞者皆是也。”
    1106

    言不踐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jià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踐行:履行。說了的話不能實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20回:“此刻害我做了個言不踐行的人,我氣的就是這一點。”
    1107

    言不及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jí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及:涉及;義:正經的道理;這里指正經的事情。說話不涉及正題與中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群居終日,言不及義,好行小惠,難矣哉!”
    1108

    言不盡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jì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的話;盡:完全。指說的話不能表達全部的意思。多用于信的末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”
    1109

    眼不識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ù shí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丁:表示最簡單的字。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文天祥《不睡》詩:“眼不識丁馬前卒,隔床鼾鼻正陶然。”
    1110

    一板三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ǎn sān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板、眼:戲曲音樂的節拍。比喻言語、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。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靈活掌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六卷:“老弟你看,如今的時勢,就是孔圣人活過來,一板三眼的去做,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。”
    1111

    掩鼻偷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í tōu x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捂住鼻子去偷點燃的香。比喻自己欺騙自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馬頰本空禪師》:“師曰:‘節目上更生節目。’僧無語。師曰:‘掩鼻偷香,空招罪犯。’”
    1112

    沿波討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ō tǎo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沿波:順著水流;討源:探索源頭。循著水流尋找源頭。原比喻作文時由次要的寫到主要的,最后點出主題。后比喻探討事物的本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陸機《文賦》:“或因枝以振葉,或沿波而討源。”
    1113

    言必信,行必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ì xìn,xíng bì g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信:守信用;果:果斷,堅決。說了就一定守信用,做事一定辦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,固執然小人哉!”
    1114

    偃兵息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īng xī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偃:放倒。放倒武器,收起盔甲。指停止戰爭
    成語出處:
    后魏·高允《征士歌》:“于是偃兵息甲,修立文學。”
    1115

    偃兵修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bīng xiū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偃武修文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杜詩傳》:“陛下亮成天工,克濟大業,偃兵修文,群帥反旅。”
    1116

    言必有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ì yǒu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話;說的話;據:依據;根據。說話必定有依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序言》:“對于歷史小說,則以為博考文獻,言必有據者,縱使有人譏為‘教授小說’,其實是很難組織之作。”
    1117

    言必有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ì yǒu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言論或文章內容充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方苞《進〈四書〉〈文選〉表》:“故凡所錄取,皆以發明義理,清真古雅,言必有物為宗。”
    1118

    瑜不掩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bù yǎn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優點掩蓋不了缺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聘義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    1119

    言不愿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yuà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1120

    一板一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ǎn yī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板;眼: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;比喻做事有條理;合規矩;不馬虎。也比喻做事死板;不知靈活變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六如《六十年的變遷》第二卷第九章:“望著季交恕,一板一眼地說。”
    * yan成語,yan的成語,帶yan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