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xiang的成語 (1085個)

    141

    反唇相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ǎn chún xiāng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反唇:回嘴;頂嘴;稽:爭論;計較。受到指責不服氣;抓住對方話把;反過來責問對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婦姑不相說(悅),則反唇而相稽。”
    142

    反唇相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ǎn chún xiāng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反唇: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氣;引申為頂嘴。譏:諷刺、挖苦、嘲笑。反過嘴來譏諷對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俞樾《古書疑義舉例 誤增不字義》:“于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,皆與古人反唇相譏也。”
    143

    輔車相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ǔ chē xiāng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輔:面頰骨;車:牙床。面頰骨和齒床互相傍依。比喻關系密切;互相依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五年》:“諺所謂‘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’者,其虞虢之謂也。”
    144

    風從響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cóng xiǎng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從:順風而從。聞風而起,應聲而從。比喻迅速起、贊同、支持某種號召或倡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:“無有遠邇,風從響應,載考載稽,名實相稱。”
    145

    飛芻轉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chú zhuǎn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飛芻挽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世貞《與高大夫游盤山歌》:“建牙吹角浩無際,飛芻轉餉遙相望。”
    146

    奮發向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èn fā xiàng s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精神振作,情緒高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鄧小平《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,團結一致向前看》:“在各條戰線上形成你追我趕、爭當先進、奮發向上的風氣。”
    147

    非分之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fèn zhī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;本分。超出本分的想法;不安分的念頭。指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奢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花邊文學 命運》:“不信運命,學不能‘安分’,窮人買獎券,便是一種‘非分之想’。”
    148

    負郭窮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guō qióng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負郭:背靠外城;窮巷:僻巷。比喻居處偏僻,出身窮困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至其家,家乃負郭窮巷。”
    149

    桴鼓相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gǔ xiāng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鼓槌擊鼓,鼓就發聲。比喻相互應和,配合緊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李尋傳》:“順之以善政,則和氣可立致,猶桴鼓之相應也。”
    150

    烽火相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huǒ xiāng l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烽火: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。指邊防常抓不懈,比喻戰火不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荀悅《漢紀 宣帝紀三》:“部曲相保,塹壘木樵,便兵飾弩,烽火相連。”
    151

    伏虎降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hǔ xiáng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。形容力量強大,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馬致遠《任風子》第二折:“學師父伏虎降龍,跨鸞乘鳳。”
    152

    飛鸞翔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luán xiáng f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英俊才識之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許三階《節俠記·俠晤》:“諸公飛鸞翔鳳,望重時流。”
    153

    風流宰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liú zǎi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流:有才學而不拘禮法。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宰相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·王儉傳》:“儉常謂人曰:‘江左風流宰相,惟有謝安。’蓋自況也。”
    154

    風馬牛不相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:放逸;走失;及:到達;碰頭。指兩地相隔很遠;即使馬、牛走失;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。另種說法:獸類雌雄相誘叫“風”;馬和牛不同類;不致相誘。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四年》:“君處北海,寡人處南海,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”
    155

    鋒芒所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máng suǒ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鋒芒:刀劍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;比喻斗爭的矛頭;向:指向。斗爭的矛頭所指向的目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新民主主義論》:“二十年來,這個文化新軍的鋒芒所向,從思想到形式(文字等),無不起了極大的革命。”
    156

    逢人說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éng rén shuō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“楊祭酒敬之愛才,公心嘗知江表之士項斯。贈詩曰:‘處處見詩詩總好,及觀標格過于詩。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處逢人說項斯。’”
    157

    斐然向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ěi rán xiàng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斐然鄉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賈誼《過秦論下》:“天下之士,斐然向風,若是者何也?”
    158

    浮聲切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shēng qiè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浮聲:平聲;切響:仄聲。指古漢語中的平仄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謝靈運傳論》:“夫五色相宣,八音協暢,由乎玄黃律呂,各物宜。欲使宮羽相變,低昂互節,若前有浮生,則后須切響。”
    159

    膚受之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ū shòu zhī x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讒言。膚受,謂浮泛不實,或謂利害切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顏淵》:“浸潤之譖,膚受之愬,不行焉,可謂遠也已矣。”
    160

    伏維尚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wéi shàng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祭文中的套語,指請享用祭品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陳子昂《祭韋府君文》:“嗚呼哀哉,伏維尚饗。”
    * xiang成語,xiang的成語,帶xi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