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wu的成語 (2491個)

    1081

    生死無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ǐ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貳:背叛,有二心。至死沒有二心。指十分堅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立憲與外交之關系》:“陷陣則生死無貳,其所以致勝于我者,殆不盡由船堅炮利之故。”
    1082

    善善惡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 shàn wù 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稱贊善事,憎惡壞事。形容人區別善惡,愛憎分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強國》:“彼先王之道也,一人之本也,善善惡惡之應也,治必由之,古今一也。”
    1083

    鼠屎污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ǔ shǐ wū g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,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孫覿《跋吳省元真贊》:“吳公前輩盛德,予宿昔所敬慕,制一偈自贊,皆佛菩薩語,啟誦三過,欲下一句而家有識真者,恐得鼠屎污羹之誚。”
    1084

    所剩無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shèng wú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剩:余留下來的。剩下的沒有多少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九十回:“好在所剩無幾,待我念完,諸位才女再去慢慢參詳,或者得其梗概,也未可知。”
    1085

    四書五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ū wǔ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班固《白虎通 五經》:“五經何謂?謂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著有《四書集注》。
    1086

    束手無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ǒu wú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束手無策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申時行《雜記》:“設奸人竄入其中,為害叵測,即有緩急,外廷不得聞,宿衛不得入,吾輩大臣,束手無計,此皆公等剝膚之患也。”
    1087

    山上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,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俗語,比喻沒有能人,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晚清文學叢鈔 冷眼觀》第十四回:“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,在城里面山上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,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,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。”
    1088

    世上無難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下沒有難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陳元靚《事林廣記》第九卷:“世上無難事,人心自不堅。”
    1089

    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,zhǐ pà yǒu xīn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,任何困難都能克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酉陽野史《續三國演義》第38回:“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既來至此,焉有怯進之理?”
    1090

    三省吾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ěng wú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省:檢查,反省。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來檢查自己。一說一日反省三次。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。亦作“吾日三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’”
    1091

    束手無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ǒu wú s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束手無策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九十七回:“喬道清束手無術,不能解救。”
    1092

    圣神文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ng shén wén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稱頌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 大禹謨》:“帝德廣運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    1093

    十十五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í wǔ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謂十個一群,五個一組。形容錯亂不齊。②謂每十里五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樂府詩集·艷歌·何嘗行》:“飛來雙白鵠,乃從西北來;十十五五,羅列成行。”
    1094

    三三五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ān wǔ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三個一群,五個一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采蓮曲》:“岸上誰家游冶郎,三三五五映垂楊。”
    1095

    參參伍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ān wǔ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三五成群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采蓮曲》:“岸上誰家游冶郎,參參伍伍映垂楊。”
    1096

    三山五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ān wǔ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名山;也指各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寅《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》:“三山五岳渺何許?云煙汗漫空竛竮。”
    1097

    四山五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ān wǔ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3回:“引一千余軍馬,盡是七長八短漢,四山五岳人。”
    1098

    識時務者為俊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,是聰明能干的人。認清時代潮流勢,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習鑿齒《襄陽記》:“識時務者在乎俊杰。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。”
    1099

    適時應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í yīng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適合時宜,順應世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良吏傳序》:“但廉平常跡,聲問難高;適時應務,招響必速。”
    1100

    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ǐ bù qín,wǔ gǔ bù f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勞動,缺乏生產知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子路問曰:'子見夫子乎?'丈人曰:'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,孰為夫子?'”
    * wu成語,wu的成語,帶w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