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n的成語 (712個)
-
661
御用文人
- 成語拼音:
- yù yòng wé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御用:帝王所用。為帝王所豢養只知道歌功頌德的無聊文人。比喻投靠有勢力的集團或有勢力的人物而為之吹噓的文人
- 成語出處:
-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四章:“原來請他去編撰縣志的,偏又不肯歌功頌德,當一名乖乖的御用文人,得罪了有頭有臉的人家。”
-
662
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bù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同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游《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》:“黼黻圣猷,謂言之不文則行之不遠;甄陶士類,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。“
-
663
一紙空文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ǐ kōng wén
- 成語解釋:
- 一張沒有用處的空頭公文;指沒有用處不能兌現的文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近來又有了什么外銷名目,說是籌了款項,只能辦理本省之事;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。”
-
664
魚質龍文
- 成語拼音:
- yú zhì lóng wén
- 成語解釋:
- 魚的實質,龍的外表。謂虛有其表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吳失》:“魚質龍文,似是而非,遭水而喜,見懶即悲。”
-
665
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wú wén,xíng ér bù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年》:“仲尼曰:‘志有之,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不言誰知其志?言而無文,行而不遠。’”
-
666
言之無文,行之不遠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wú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
- 成語解釋:
- 說話沒有文采,就傳播不遠。亦作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、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仲尼曰:‘《志》有之:“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”不言,誰知其志?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。’”
-
667
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ě wú zuì,wén zhě zú jiè
- 成語解釋:
-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確,也是無罪的。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,也值得引以為戒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大序》: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-
668
言之無罪,聞之足戒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wú zuì,wén zhī zú jiè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說話;聞:聽話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,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汪琬《詩說序》:“詩獨主志,所為主文譎諫,與言之無罪,聞之足戒者,其詞則隱,其旨則微。”
-
669
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
- 成語拼音:
- yán zhī zhě wú zuì,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
- 成語解釋:
- 言者:說話的人;聞者:聽話的人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,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大序》: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-
670
走筆成文
- 成語拼音:
- zǒu bǐ chéng wén
- 成語解釋:
-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了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才華橫溢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登瀛洲》第二折:“都要可便吟詩和韻,題著這新建瀛洲,則要個字意相關,走筆成文。”
-
671
枕典席文
- 成語拼音:
- zhěn diǎn xí wén
- 成語解釋:
- 謂以典籍為伴,勤于讀書學習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李尤《床兒銘》:“虛左致賢,設坐來賓。筵床對兒,盛養已陳。肴仁飯義,枕典席文。”
-
672
置而不問
- 成語拼音:
- zhì ér bù wèn
- 成語解釋:
- 置:設置。對設置任命的官員放在一旁不再過問。指對事情不加過問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蘇軾《漢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》:“上林令吏之不材,而虎圈嗇夫,才之過人者也,才者遺而不錄,不才者置而不問,則事之不廢壞者有幾?”
-
673
質非文是
- 成語拼音:
- zhì fēi wé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徒有華美的外表,而無相應的實質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揚雄《法言 吾子》:“其文是也,其質非也……羊質而虎皮,見草而說,見豺而戰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-
674
祝發文身
- 成語拼音:
- zhù fā wén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削短頭發,刻畫其身。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轂梁傳·哀公十三年》:“吳,夷狄之國也,祝發文身。”晉·孫綽《喻道論》:“周之泰伯遠棄骨肉,托跡異域,祝發文身,存之不反,而論稱至德,書著大賢。”
-
675
追根問底
- 成語拼音:
- zhuī gēn wèn dǐ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追根究底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康濯《春種秋收·三面寶鏡》:“至于后來那水車問題,他也實在說的毫無漏洞,但老來旺一伙竟非要擰住他追根問底!”
-
676
重厚少文
- 成語拼音:
- zhòng hòu shǎo wén
- 成語解釋:
-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飾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已而呂后問:‘階下百歲后,蕭相國即死,令誰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參可。’問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陳平智有余,然難以獨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劉氏者必勃也,可令為太尉。’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已而呂后問:‘階下百歲后,蕭相國即死,令誰代之?’上曰:‘曹參可。’問其次,上曰:‘……陳平智有余,然難以獨任。周勃重厚少文,然安劉氏者必勃也,可令為太尉。’”
-
677
織錦回文
- 成語拼音:
- zhī jǐn huí wén
- 成語解釋:
- 織錦:以五色絲紡織。繡在錦緞上的回文詩。指情詩或書信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列女傳》:“竇滔妻蘇氏,……苻堅時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,蘇氏思之,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。”
-
678
執經叩問
- 成語拼音:
- zhí jīng kòu wèn
- 成語解釋:
- 叩問:詢問。拿著經書,向人請教。指虛心向人學習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:“嘗趨百里外,從鄉之先達,執經叩問。”
-
679
樽酒論文
- 成語拼音:
- zūn jiǔ lùn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唐杜甫《春日憶李白》詩:“何時一樽酒,重與細論文。”后遂以“樽酒論文”謂一邊喝酒,一邊議論文章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甫《春日憶李白》詩:“何時一樽酒,重與細論文。”
-
680
尊酒論文
- 成語拼音:
- zūn jiǔ lùn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尊:通“樽”,古代盛酒器。一邊喝酒,一邊議論文章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渭塘奇遇》第一折:“每常四方賢客,有往來者,我常會于宅第,尊酒論文。”
* wen成語,wen的成語,帶wen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