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i的成語 (1586個)
-
841
視為知己
- 成語拼音:
- shì wéi zhī jǐ
- 成語解釋:
- 看成好朋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蔡東藩《前漢演義》第63回:“獨故太仆灌夫,卻與嬰沆瀣相投,始終交好,不改故態,嬰遂視為知己,格外情深。”
-
842
士為知己者死
- 成語拼音:
-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
- 成語解釋:
- 知己者:了解自己,信用自己的人。指甘愿為賞識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獻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趙策一》:“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悅己者容,吾其報知氏之讎矣。”
-
843
深惟重慮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wéi zhòng lǜ
- 成語解釋:
- 猶深思熟慮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嚴助傳》:“今天深惟重慮,明太平以弼朕失。”
-
844
視微知著
- 成語拼音:
- shì wēi zhī zhuó
- 成語解釋:
- 看到細微跡象,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蜀 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 思慮》:“君子視微知著,見始知終,禍無從起,此思慮之政也。”
-
845
識微知著
- 成語拼音:
- shí wēi zhī zhuó
- 成語解釋:
- 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杜佑傳》:“管仲有言:‘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。’此誠圣哲識微知著之略也。”
-
846
慎小謹微
- 成語拼音:
- shèn xiǎo jǐn wēi
- 成語解釋:
- 對細小的事也小心對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章懋傳》:“古帝王慎小謹微必矜細行者,正以欲不可縱,漸不可長也。”
-
847
慎小事微
- 成語拼音:
- shèn xiǎo shì wēi
- 成語解釋:
- 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昔者圣王本厚民生,審知禍福之所生,是故慎小事微,違非索辨以根之。”
-
848
聲希味淡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xī wèi d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平淡無奇,沒有什么名聲。有曲高和寡,不為人知之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蔣士銓《空谷香 哄箋》:“人間聲希味淡半世間,分明喚我返白雪。”
-
849
歃血為盟
- 成語拼音:
- shà xuè wéi méng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參加盟會者;在嘴邊涂上牲口的血;表示誠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蘇安恒《請則天皇后復位于皇子》:“歃血為盟,指河為誓,非李氏不王,非功臣不封。”
-
850
上下為難
- 成語拼音:
- shàng xià wéi nán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851
歃血為誓
- 成語拼音:
- shà xuè wéi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歃血:口含血。古代會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,表示誠意立誓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67卷:“受金液,經投金人八兩于東流水中,歃血為誓,乃告之。”
-
852
三月不知肉味
- 成語拼音:
-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
- 成語解釋:
-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在齊聞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”
-
853
夙夜為謀
- 成語拼音:
- sù yè wéi móu
- 成語解釋:
- 夙夜:早晚,朝夕;謀:謀劃。朝夕謀劃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論勵臣之道》:“今陛下慨念國家之恥,勵復仇之志,夙夜為謀,相時伺隙。”
-
854
誓以皦日
- 成語拼音:
- shì yǐ wéi rì
- 成語解釋:
- 謂誓同生死,親愛終生。語本《詩 王風 大車》:“谷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謂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王風·大車》:“各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謂予不信,有如皦日。”
-
855
肆意妄為
- 成語拼音:
- sì yì wàng wéi
- 成語解釋:
- 妄:胡亂,非分的,出了常規的。妄為:胡作非為。指不顧一切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作非為。亦作“肆意妄行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60回:“故令天媳管束,督做女工之事,非縱之使毫無忌憚,肆意妄為也。”
-
856
桑蔭未移
- 成語拼音:
- sāng yīn wèi yí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桑蔭不徙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趙策》:“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,席隴畝而蔭庇桑,蔭移而授天下傳。”
-
857
事與心違
- 成語拼音:
- shì yǔ xīn wéi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事與原違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魏收《魏書·王叡傳》:“誠思竭盡力命,以報所受,不謂事與心違,忽嬰重疾。”宋·歐陽修《紀德陳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》詩:“貌先年老因憂國,事與心違始乞身。”
-
858
事與愿違
- 成語拼音:
- shì yú yuàn wéi
- 成語解釋:
- 事實與愿望相反。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稽康《幽憤》詩:“嗟我憤嘆,曾莫能儔。事與愿違,遘茲淹留。”
-
859
三折股為良醫
- 成語拼音:
- 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
- 成語解釋:
- 股:大腿。幾次折斷大腿,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,富有經驗,自能造詣精深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歐陽詹《送洪孺卿赴舉序》:“三折股為良醫。予五升詞揚,四遭渏摭,是以竊知乎之則。”
-
860
三折肱為良醫
- 成語拼音:
-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
- 成語解釋:
- 幾次斷臂,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,富有經驗,自能造詣精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為良醫。”
* wei成語,wei的成語,帶we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