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wei的成語 (1586個)

    741

    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óng xī zhī ān,yī ròu zhī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生活條件并不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列女傳·賢明》:“今以容膝之安,一肉之味,而懷楚國之憂,其可乎?”
    742

    若要不知,除非莫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uò yào bù zhī,chú fēi mò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要想人家不知道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自古道:‘若要不知,除非莫為。’”
    743

    人言可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yán kě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指流言蜚語。人的流言蜚語是可怕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鄭風 將仲子》: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”
    744

    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uò yào rén bù zhī,chú fēi jǐ mò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要想人家不知道,除非自己不去做。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枚乘《上書諫吳王》:“欲人勿聞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為。”
    745

    日以為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yǐ wéi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常做某件事,成了慣例常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王若虛《辨惑》:“不然則予之耽寢,日以為常,記者語簡而不盡其詳,亦不可知。”
    746

    認影為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n yǐng wéi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教語。謂認虛作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景德傳燈錄·月輪禪師》:“所以道,從門入者不是家珍,認影為頭豈非大錯?”
    747

    認賊為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n zéi wéi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認賊作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蘇曼殊《遁跡記》:“先是余家既亡,悵悵無之。大盜更迫我儕,為供奔走。測彼居心,是畜獵犬之技。斯是認賊為父,自殘梵裔者,亦復不少。”
    748

    日中為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wéi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日中:太陽當頭,指正午;市:做買賣。中午進行交易做生意。原指古代物物交換的集市方式。后也形容偏僻地區的商業活動情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易·系辭下》:“日中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貨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。”
    749

    人自為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zì wéi z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張。比喻各行其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格局》:“傳奇格局,有一定而不可移者,有可仍、可改,聽人自為政者。”
    750

    人自為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zì wéi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戰:作戰。人人能獨立地戰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此所謂‘驅市人而戰之’,其勢非置之死地,使人人自為戰。”
    751

    認賊為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n zéi wéi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家語,比喻錯將妄想認為真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大方廣園覺修多羅經》:“譬如有人,認賊為子,其家財寶終不成就。”
    752

    舍安就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ě ān jiù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舍:放棄;就:趨,從。舍棄安逸而趨于危險。形容違背常情,不理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舜欽《上范希文書》:“延州逼近賊鋒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雖古人不逮也。”
    753

    思不出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bù chū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艮》:“《象》曰:兼山艮,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”
    754

    食不重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chóng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味:菜肴。吃飯不要兩樣菜肴。形容生活儉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《史記·吳太伯世家》:“越王勾踐食不重味,衣不重采,吊死問疾,且欲有所用其眾。”
    755

    食不二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èr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吃飯不用兩道菜肴。謂飲食節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:“昔闔廬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壇,器不彤鏤,宮室不觀,舟車不飾,衣服財用,擇不取費。”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
    756

    食不甘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gān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甘:味道好。吃東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。形容心中有事;吃東西也不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孫子吳起傳》:“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。寡人非此二姬,食不甘味,愿勿斬也。”
    757

    食不遑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huáng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食不甘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植《求自試表》:“今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寢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,伏以為二方未克為念!”
    758

    食不兼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jiān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食不二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詩外傳》第八卷:“大侵之禮,君食不兼味,臺榭不飾,道路不除。”
    759

    勢不可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kě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:做,干。大勢已去,無能為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:“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,儔諸將而語之。”
    760

    食不累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lèi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食不二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石季龍載記》:“士階三尺,茅茨不翦,食不累味,刑措不用。”
    * wei成語,wei的成語,帶we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