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wei的成語 (1586個)

    181

    道遠知驥,世偽知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yuǎn zhī jì,shì wěi zhī x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驥:良馬。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,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。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,才能看出人的優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植《矯志》“道遠知驥,世偽知賢。”
    182

    大有作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yǒu zuò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;做出顯著成績。作為:可做的事;也可指做出成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故將大有為之君,必有所不召之臣,欲有謀焉則主不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大有為之君,大有作為,非常之君也。”
    183

    洞隱燭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yǐn zhú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目光犀利,觀察事物深刻透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馬建忠《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》:“[學師]謂[馬建忠]能洞隱燭微,提綱挈領,非徒鉆故紙者可比。”
    184

    洞幽燭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yōu zhú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洞:洞察;幽:深遠;燭:照亮;微:微末,精細處。形容目光銳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贈郡伯愚邵公報政序》:“有洞幽燭遠之明,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。”
    185

    獨坐窮山,放虎自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zuò qióng shān,fàng hǔ zì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。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,反而招來禍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常璩《華陽國志·公孫述劉二牧志》:“此所謂獨坐窮山,放虎自衛者也。”
    186

    獨坐窮山,引虎自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zuò qióng shān,yǐn hǔ zì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。比喻不但不能保護自己,反而招來禍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63回:“此所謂獨坐窮山,引虎自衛者也。”
    187

    道在人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zài rén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事在人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三一回:“凈云:不打緊,道在人為,你見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試來了。”
    188

    帝制自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ì zhì zì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帝制:君主專制政體;為:充當。自封為皇帝實行君主專制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同盟會宣言》:“敢有帝制自為者,天下共擊之。”
    189

    睹著知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ǔ zhù zhī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從明顯的表象,推知到隱微的內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選 王粲〈贈文叔良〉詩》:“探情以華,睹著知微。”李善注:“ 《越絕書》:‘子胥曰:圣人見微知著,睹始知己。’”
    190

    阿黨相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 dǎng xiāng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阿黨:偏袒、偏私一方。為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、包庇.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諸葛豐傳》:“今以四海之大,曾無伏節死誼之臣,率盡茍合取容,阿黨相為,念私門之利,忘國家之政。”
    191

    二豎為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shù wéi nü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豎:小子;二豎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纏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醫于秦。秦伯使醫緩為之。未至,公夢疾為二豎子,曰:‘彼良醫也,懼傷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    192

    二豎為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shù wéi z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豎:小子;二豎:指病魔。比喻疾病纏身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 魯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醫于秦。秦伯使醫緩為之。未至,公夢疾為二豎子,曰:‘彼良醫也,懼傷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    193

    耳聽是虛,眼見為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ěr tīng shì xū,yǎn jiàn wéi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虛:虛假。聽到的不足信,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時我還缺乏理解,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‘耳聽是虛,眼見為實’,‘不怕不識貨,就怕貨比貨’。”
    194

    恩威并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n wēi bì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恩德與威勢同時并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56回:“以為恩威并濟,內外兼籌,布置得七平八穩,可以任我欲為了。”
    195

    恩威并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n wēi bìng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周魴傳》:“魴在郡十三年卒,賞善罰惡,恩威并行。”
    196

    恩威并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n wēi bìng y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。現也指掌權者對手下人,同時用給以小恩小惠和給以懲罰的兩種手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 吳書 周魴傳》:“魴在郡十三年卒,賞善罰惡,恩威并行。”
    197

    恩威并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n wēi bìng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撫和強制同時施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吳書·周魴傳》:“魴在郡十三年卒,賞善罰惡,恩威并行。”
    198

    恩威并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ēn wēi bìng zh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恩德與威勢同時并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所用之人,各有職掌,恩威并著,無不欽服。”
    199

    爾為爾,我為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ěr wéi ěr,wǒ wéi w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爾:你。你是你,我是我。指兩者界限分明,互不沾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》:“爾為爾,我為我,雖袒裼裸裎于我側,爾焉能浼我哉!”
    200

    耳聞是虛,眼觀為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ěr wén shì xū,yǎn guān wéi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,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九回:“‘耳聞是虛,眼觀為實’,叔叔此時,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,請再去一訪,……那時再來取笑侄女,卻也未遲。”
    * wei成語,wei的成語,帶we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