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uo的成語 (186個)

    141

    拖天掃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tiān sǎo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衣服過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李文蔚《燕青博魚》第三折:“穿的那衣服拖天掃地的,一腳踹著,不險些兒絆倒了。”
    142

    拖拖沓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tuō tà t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衣服松松垮垮,不合體。形容做事拖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沈從文《一個傳奇的本事》:“只好放棄了本業,換上套拖拖沓沓舊軍裝,‘投筆從戎’作個后方留守處不足輕重的軍佐。”
    143

    妥妥貼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ǒ tuǒ tiē t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十分合適或令人滿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2回:“子固也把孫三兒一面安排得妥妥貼貼,所有彩云的東西一概要回,不少一件。”
    144

    妥妥帖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ǒ tuǒ tiē t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十分合適或令人滿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5回:“我都能夠照應得他妥妥帖帖,無憂凍餒的了,還有余力,才可以講究去做外面的好事。”
    145

    橐駝之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ó tuó zhī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高明的栽培技藝。典出唐柳宗元《種樹郭橐駝傳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典出唐·柳宗元《種樹郭橐駝傳》。
    146

    托物陳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wù ché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借事物設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楊載《詩法家教·諷諫》:“古人凡欲諷諫,多借以喻彼,臣不得于君,多借妻以思其夫,或托物陳喻,以通其意。”
    147

    托物感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wù gǎn hu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假借事物抒發胸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汪琬《說鈴》:“故能托物感懷,纏綿凄惻,若使饑寒切膚,亦未暇爾爾。”
    148

    托物連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wù lián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見“托物引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煒《書胡立三先生詩稿后》:“詩之為用,共托物連類,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。”
    149

    托物寓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wù yù g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煒《慈竹堂記》:“夫奉親致養者,孝子之折分;托物寓感者,仁人之至情。”
    150

    托物引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wù yǐn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援引類似的事物寄托己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答黃魯直書》:“《古風》二首,托物引類,真得古詩人之風,而軾非其人也。”
    151

    托物寓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wù yù x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宣和畫譜·文同》:“凡于翰墨之間托物寓興,則見于水墨之戲。”
    152

    脫靴磨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xuē mó m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極力侍侯與討好文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2回:“當殿揮毫,番書草就番人嚇。脫靴磨墨,宿憾今朝釋。”
    153

    脫穎而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yǐng ér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;就會像錐子放在布袋里那樣;錐針都能全部穿出來。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。脫:脫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使遂蚤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出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”
    154

    唾玉鉤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ò yù gōu y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書法像銀溝一樣剛勁有力,言談像美玉一樣華麗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方回《湖口寄方去言》詩:“和篇勤唾玉,枉教妙鉤銀。”
    155

    托于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yú kōng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黃溍《格庵先生趙公阡表》:“道之不行,托于空言,顯顯趙公,則既有聞。”
    156

    脫穎囊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yǐng náng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才能出眾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鯨《雙珠記·元宵燈宴》:“非畫餅,似脫穎囊錐,頭角崢嶸。”
    157

    拖油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yóu p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婦女再嫁時所帶的前生子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3卷:“楊氏是個二婚頭,初嫁時帶個女兒來,俗名叫做拖油瓶。”
    158

    拖紫垂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zǐ chuí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拖:垂下。漢代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,公卿為青色。比喻官位顯赫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續古文苑·大隋車騎秘書郎張君之銘》:“昔年慷慨,拖紫垂青。”
    159

    托之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zhī kōng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趙岐《〈孟子〉題辭》:“仲尼有云:‘我欲托之空言,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。’”按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作“載之空言”。司馬貞索隱:“案:孔子之言見《春秋緯》,太史公引之以成說也。空言謂褒貶是非也。”
    160

    托諸空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zhū kōng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朱珪《序》:“若方將試吏事,則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,利病之實,不徒托諸空言也。”
    * tuo成語,tuo的成語,帶tuo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