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n的成語 (114個)
-
21
活剝生吞
- 成語拼音:
- huó bāo shēng t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機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。語出唐劉肅《大唐新語·諧謔》:“李義府嘗賦詩曰:‘鏤月成歌扇,裁云作舞衣。自憐回雪影,好取洛川歸。’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,乃為詩曰:‘生情鏤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鏡自憐回雪影,時來好取洛川歸’。人謂之諺曰:‘活剝王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唐·劉肅《大唐新語·諧謔》:“有棗強尉張懷慶好偷名士文章,乃為詩曰:‘生情鏤月成歌扇,出意裁云作舞衣。照鏡自憐回雪影,時來好取洛川歸’。人謂之諺曰:‘活剝王昌齡,生吞郭正一。’”
-
22
虎踞鯨吞
- 成語拼音:
- hǔ jù jīng t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并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九回:“諸將皆來動問,盡皆愕然相顧曰:‘江北百萬之眾,虎踞鯨吞。不爭都督如此,倘曹兵一至,如之奈何?’”
-
23
化及豚魚
- 成語拼音:
- huà jí tún y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。語本《易·中孚》:“中孚,柔在內而剛得中,說而巽,孚,乃化邦也;豚魚吉,信及豚魚也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易·中孚》:“中孚,柔在內而剛得中,說而巽,孚,乃化邦也;豚魚吉,信及豚魚也。”
-
24
囫圇吞棗
- 成語拼音:
- hú lún tūn zǎo
- 成語解釋:
- 囫圇:整個兒;完整的。指不加咀嚼;把棗子整個吞下去。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;缺乏思考;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圓悟禪師《碧巖錄》:“若是知有底人,細嚼慢咽;若是不知有底人,一似渾圇吞個棗。”
-
25
渾掄吞棗
- 成語拼音:
- hún lún tūn zǎo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渾淪吞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耶律楚材《后序》:“嗟見渾掄吞棗,只管誦詩。”
-
26
渾淪吞棗
- 成語拼音:
- hún lún tūn zǎo
- 成語解釋:
- 整個地吞下棗子。比喻籠統地接受,不加分析,食而不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24卷:“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,也只是渾淪吞棗。”
-
27
火列星屯
- 成語拼音:
- huǒ liè xīng tún
- 成語解釋:
- 火列:一列列火堆;星屯:星羅棋布的村莊。形容駐軍軍容盛大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投筆映談》:“是故風馳電擊者,勢也;火列星屯者,形也。”
-
28
虎咽狼吞
- 成語拼音:
- hǔ yàn láng tūn
- 成語解釋:
- 咽:吞。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62回:“你看八戒放開食嗓,真個是虎咽狼吞,將一笑果菜之類,吃得罄盡。”
-
29
積草屯糧
- 成語拼音:
- jī cǎo tú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儲存糧食和草料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光祖《三戰呂布》第一折:“如今且收兵回營,操軍煉士,積草屯糧。”
-
30
積草囤糧
- 成語拼音:
- jī cǎo tún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積:積累;囤:囤積。指儲存糧食和草料等戰備物資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35回:“蜂屯蟻聚施威武,積草囤糧待戰爭。”
-
31
瘠牛僨豚
- 成語拼音:
- jí niú fèn tún
- 成語解釋:
- 瘦瘠的牛仆倒在小豬身上,小豬必死。比喻無德的大國權勢雖衰,欺凌羸弱的小國,小國也會滅亡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牛雖瘠,僨于豚上,其畏不死?”
-
32
瘠牛羸豚
- 成語拼音:
- jí niú léi tún
- 成語解釋:
- 瘠:瘠瘦;羸:病弱的。瘦弱的牛和豬。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清 梁啟超《匈加利愛國者噶蘇士傳》:“杜蘭斯哇人,撒遜人等,亦隨其所敵視之馬哥耶族,同成灰燼。瘠牛羸豚,坐待割。”
-
33
景升豚犬
- 成語拼音:
- jǐng shēng tún quǎn
- 成語解釋:
- 景升,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字。表與其子琦琮皆碌碌無為。故世人用“景升豚犬”謙稱自己的子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李漁《閑情偶寄 詞曲 結枸》:“向憂伯道之憂,今且五其男,二其女,孕而未誕,誕而侍孕者,尚不一其人,雖盡屬~,然得此以慰桑榆,不憂窮民之無告矣!”
-
34
鯨吞蠶食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tūn cá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像鯨魚吞食一口吞下,像蠶吃桑葉逐步侵占。比喻用各種手段侵吞
- 成語出處:
- 清 王韜《英宜保土》:“若土耳機三土一旦為俄所鯨吞蠶食,則地兼三海,拓疆萬里。”
-
35
鯨吞虎據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tūn hǔ jù
- 成語解釋:
- 鯨吞:像鯨一樣吞食;據:盤踞。像鯨魚和老虎一樣窮兇極惡地吞食與占據獵物。比喻吞并土地和財物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蕭銑等傳論》:“自隋朝維絕,宇縣瓜分,小則鼠竊狗偷,大則鯨吞虎據。”
-
36
鯨吞虎噬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tūn h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財物。宋·范仲淹《上執政書》:“前代亂離,鯨吞虎噬,無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為不急之務。”明·張景《飛丸記·明廷張膽》:“他謀多中傷,威權明仗,鯨吞虎噬,誰敢攔擋?”清·徐芳《諾皋廣志·寒空僧》:“先君子常言以橋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范仲淹《上執政書》:“前代亂離,鯨吞虎噬,無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為不急之務。”
-
37
鯨吞蛇噬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tūn shé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。比喻侵吞兼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魯一同《秦論》:“秦人一出其師以撓山東,諸侯莫能支,鯨吞蛇噬,不及百年,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。”
-
38
雞豚之息
- 成語拼音:
- jī tún zhī x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微小的收益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:“駟馬之家不恃雞豚之息,伐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。”
-
39
狼吞虎餐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tūn hǔ cā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23回:“他們把飯煮熟,菜燒好,聚在一起,就在村前打麥場上,狼吞虎餐的吃。”
-
40
狼吞虎噬
- 成語拼音:
- láng tūn h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。比喻極為貪婪殘忍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二相爭朝》:“你辟私門,賄賂行,半朝臣,皆從順。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,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。”
* tun成語,tun的成語,帶tun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