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u的成語 (569個)

    301

    勢若脫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ruò tuō t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勢:攻勢。脫:脫逃。對敵人攻擊的速度極快,就像脫逃的兔子奔跑那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陸龜蒙《雜諷》詩:“攻如餓鴟叫,勢若脫兔急。”
    302

    生人涂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rén tú t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涂炭:爛泥和炭火。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周·庾信《傷心賦》:“在昔金陵,天下喪亂,王室版蕩,生人涂炭。”
    303

    舍身圖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ě shēn tú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舍:放棄;報:報答。接受了別人的大恩惠,犧牲生命也要報答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物公劾奸》:“剩此微軀,皆賴天恩庇;舍身圖報,如何敢埈巡回避。”
    304

    水土不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tǔ bù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01回:“說軍士水土不服,權且罷兵。”
    305

    水土不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tǔ bù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土:指地方,引申為自然環境。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癥,起于飲食失調,兼之水土不伏,食積于小腹之中,凝滯不消,遂至生熱,升至胸中,便覺饑餓。”
    306

    所圖不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tú bù g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圖:圖謀;軌:比喻規矩,法度。指圖謀做不合法或不正當的壞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會董卓乘虛,所圖不軌。”
    307

    桑土綢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tǔ chóu m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詩 豳風 鴟鸮》:“迨天之未陰雨,徹彼桑土,綢繆牖戶。”朱熹集傳:“土,音杜。桑土,桑根皮也……我及天未陰雨之時,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,使之堅固,以備陰雨之患。”后遂以“桑土綢繆”喻勤于經營,防患未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豳風·鴟鸮》:“迨天之未陰雨,徹彼桑土,綢繆牖戶。”朱熹集傳:“土,音杜。桑土,桑根皮也……我及天未陰雨之時,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,使之堅固,以備陰雨之患。”
    308

    率土歸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ài tǔ guī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率土:四海之內。指天下歸心。同“率土宅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 文宣帝紀》:“故百僚師師,朝無秕政,網疏澤洽,率土歸心。”
    309

    豕突狼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ǐ tū láng b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豕:豬;突:猛沖。象豬那樣沖撞,象狼那樣奔跑。形容成群的壞人亂沖亂撞,到處搔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歸莊《萬古愁》:“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,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。”
    310

    識途老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tú lǎo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認識路的老馬。比喻熟悉情況、富有經驗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說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反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'老馬之智可用也。'乃放老馬而隨之,遂得道。”
    311

    識涂老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tú lǎo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識途老馬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謙益《夜過磨盤嶺》詩:“攫食饑烏心未飽,識涂老馬足堪捫。”
    312

    室徒四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tú sì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。喻貧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陽固傳》:“居官清潔,家無余財,終歿之日,室徒四壁,無以供喪,親故為其棺斂焉。”
    313

    殊途同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tú tóng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殊:不同的。通過不同的途徑;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
    314

    殊涂同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tú tóng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出《易 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孔穎達疏:“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,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。”本謂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。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天下同歸而殊涂,一致而百慮。”孔穎達疏:“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,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。”
    315

    殊涂同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tú tóng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殊途同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充等傳論》:“如使用審其道,則殊涂同會。”
    316

    率土同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ài tǔ tóng q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普天同慶。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白居易《賀上尊號后大赦天下表》:“臣某言:伏奉七月十三日制書,大赦天下,跪捧宣布,蹈舞歡呼,自天降休,率土同慶。”
    317

    殊涂同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tú tóng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殊途同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嵇康傳》:“故君子百行,殊涂同致,循性而動,各附所安。”
    318

    食荼臥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tú wò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吃苦菜,睡粗草。形容初民的生活艱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夫之《老莊申韓論》:“老莊亂之也,然而心猶人之心,天下則已異乎食荼臥棘之天下矣。”
    319

    上吐下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tǔ xià x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嘔吐與腹瀉。指人患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50回:“化及見軍士焦頭爛額,后忽然又上吐下瀉,一齊病倒,便放聲大哭。”
    320

    深圖遠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tú yuǎn lǜ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計劃得很周密,考慮得很長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仲長統《昌言下》:“又況愚人之愚,而望其遵巡正路,謙虛節儉,深圖遠慮,為國家校計者乎。”
    * tu成語,tu的成語,帶t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