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ong的成語 (687個)

    561

    同業相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è xiāng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同行是冤家。形容同行業的人不易相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翟灝《通俗編·交際》:“同美相護,同業相仇。”
    562

    痛癢相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yǎng xiāng g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彼此關系密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楊士聰《玉堂薈記》下卷:“外而督撫,內而各部,無一刻不痛癢相關,凡奏書所不能及者。”
    563

    同憂相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ōu xiāng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憂患相同者互相救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子不聞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。”
    564

    同源異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uán yì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起始、發端相同而趨向、終結不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何景明《寄粹夫》詩之一:“君就河內棲,予從關西役;同源異流止,撫事乘心跡。”
    565

    同源異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yuán yì pa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同源異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構》:“填詞非末技,乃與史傳詩文同源而異派者也。”
    566

    統一戰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ǒng yī zhàn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在某些問題上抱同樣態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》:“目前的時局,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,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,防止冒險主義。”
    567

    痛自創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zì chuā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徹底地改正自己的過錯,重新做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張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銘》:“里中少年有毆母者,公欲與其父直諸有司,置之重典,少年懼,叩頭流血請教,公乃許之,而其人亦痛自創艾,卒為善士,為鄉里所重如此。”
    568

    同舟敵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ōu dí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。”
    569

    通真達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zhēn dá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與神仙交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云笈七簽》卷四七:“太上四明,九門發精,耳目玄徹,通真達靈。”
    570

    同舟而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ōu ér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濟:渡水。大家同坐一條船過河。比喻團結互助,同心協力,戰勝困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齊·孫武《孫子·九地》:“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其同舟而濟。遇風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
    571

    同舟共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ōu gò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坐一條船過河;比喻同心協力;共同渡過難關。舟:船;濟:渡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孫武《孫子 九地》:“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,當其同舟而濟。遇風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
    572

    同舟共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ōu gòng m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命運相同,利害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著道:‘我們此刻,統共一十四個人,真正同舟共命,務求大家想個法子,脫了干系才好。’”
    573

    同志合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ì hé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志:志趣;道:道路。志趣相同,意見一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方望溪《兵部尚書法公墓表》:“始知公忠孝發于至誠,體國憂民,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,相與輔成治教。”
    574

    童子何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ǐ hé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童子:小孩子。小孩子懂得什么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國之存亡,天也,童子何知焉!”
    575

    痛之入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zhī rù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傷痛入骨髓。形容傷心到了極點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全相平話·七國春秋》:“齊為無道,以害先王,寡人統位,痛之入骨。”
    576

    銅鑄鐵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ù tiě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銅澆鐵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張英《老年突擊隊》:“大炮師傅,我們年輕人是銅鑄鐵澆的,這點辛苦算得什么!”
    577

    同舟遇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zhōu yù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同遭逆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鐘子翼哀辭》引:“同舟遇風,胡越可使為左右手,況吾民乎!”
    578

    五尺童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chǐ tóng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五尺之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將調飴膠絲,加之乎四仞之上,而下為螻蟻食也。”
    579

    五尺之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chǐ zhī t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兒童。古尺短,故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滕文公子》:“從許子之道,則市價不貳,國中無偽;雖使五尺之童適市,莫之或欺。”
    580

    五尺之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ǔ chǐ zhī t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五尺之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外無期功強近之親,內無應門五尺之僮。”
    * tong成語,tong的成語,帶to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