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u的成語 (891個)
-
661
梳云掠月
- 成語拼音:
- shū yún lüě yuè
- 成語解釋:
- 指婦女梳妝。“云”指發髻之形,“月”喻婦女容貌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枉蠹了他梳云掠月,枉羞了他惜玉憐香。”
-
662
黍油麥秀
- 成語拼音:
- shǔ yóu mài xiù
- 成語解釋:
- 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過殷故墟,見麥秀之蘄蘄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國。乃為《麥秀之歌》,曰:‘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記 宋微子世家》亦載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后因以“黍油麥秀”為亡國之痛的感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大傳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過殷故墟,見麥秀之蘄蘄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國。乃為《麥秀之歌》,曰:‘麥秀漸漸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亦載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
-
663
束缊請火
- 成語拼音:
- shù yùn qǐng huǒ
- 成語解釋:
- 束缊:束一扎亂麻為火把;請火:借火。比喻求助于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蒯通傳》:“即束缊請火于亡肉家。”
-
664
束蘊請火
- 成語拼音:
- shù yùn qǐng huǒ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束缊請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詩外傳》:“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,曰:‘吾犬爭肉相殺,請火治之。’”
-
665
暑雨祁寒
- 成語拼音:
- shǔ yǔ qí hán
- 成語解釋:
- 夏大雨,冬大寒。《書 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艱哉!”蔡沉集傳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傷其生之艱難也。”后以“暑雨祁寒”為怨嗟生計艱難之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書·君牙》:“夏暑雨,小民惟曰怨咨,冬祁寒,小民亦惟曰怨咨,厥惟艱哉!”蔡沉集傳:“祁,大也。暑雨祁寒,小民怨咨,自傷其生之艱難也。”
-
666
束蘊乞火
- 成語拼音:
- shù yùn qǐ huǒ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束缊請火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蒯通傳》:“故里母非談說之士也,束蘊乞火非還婦之道也,然物存相感,事有適可。”
-
667
鼠牙雀角
- 成語拼音:
- shǔ yá què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鼠、雀:比喻強暴者。原意是因為強暴者的欺凌而引起爭訟。后比喻打官司的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召南 行露》:“誰謂雀無角,何以穿我屋?……誰謂鼠無牙,何以穿我墉?”
-
668
樹猶如此,人何以堪
- 成語拼音:
- shù yóu rú cǐ,rén hé yǐ kān
- 成語解釋:
- 堪:勝任。樹木尚且凋落,人怎能不衰老
- 成語出處:
- 北周·庾信《枯樹賦》:“昔年移柳,依依江南,今看搖落,凄愴江潭,樹猶如此,人何以堪。”
-
669
數一數二
- 成語拼音:
- shǔ yī shǔ èr
- 成語解釋:
- 不數第一;也數第二。形容突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戴善夫《風光好》第三折:“學士,此乃金陵數一數二的歌者,與學士遞一杯。”
-
670
時異事殊
- 成語拼音:
- shí yì shì shū
- 成語解釋:
- 殊:不同;差異。時間不同,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樣。意思是事物隨著時間改變而發生變化。亦作“時異勢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奉天論延訪朝臣表》:“尚恐議者曰:‘時異事殊。’臣請復為陛下租舉近效之尤章者以辯焉。”
-
671
時異勢殊
- 成語拼音:
- shí yì shì shū
- 成語解釋:
- 謂時代、情勢等都已起了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居正《答朱謹吾辭建亭》:“時異勢殊,陵谷遷變。”
-
672
數以萬計
- 成語拼音:
- shù yǐ wàn jì
- 成語解釋:
- 數:數目。以萬來計算。形容極多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彭韶傳》:“監局內臣數以萬計,利源兵柄盡以付之,犯法縱奸,一切容貸,此防微之道未終也。”
-
673
樹欲息而風不停
- 成語拼音:
- shù yù xī ér fēng bù tíng
- 成語解釋:
-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陳亮《祭凌存仲母夫人立》:“樹欲息而風不停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”
-
674
疏慵愚鈍
- 成語拼音:
- shū yōng yú dùn
- 成語解釋:
- 疏慵:懶散;愚鈍:愚笨遲鈍。懶散愚笨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陳摶高臥》第二折:“休休休,枉笑殺凌煙閣上人,有這般疏慵愚鈍,孤陋寡聞。”
-
675
數罪并罰
- 成語拼音:
- shù zuì bìng fá
- 成語解釋:
- 對前犯數罪的犯人并合處罰
- 成語出處:
-
676
攄忠報國
- 成語拼音:
- shū zhōng bào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攄:抒發。抒發忠誠,報效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《楊家將演義》第39回:“汝等赴任之后,各宜攄忠報國,施展奇抱。”
-
677
豎子不足與謀
- 成語拼音:
- shù zǐ bù zú yǔ móu
- 成語解釋:
- 豎子:小子;謀:計議,商量。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唉!豎子不足與謀。奪項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。”
-
678
豎子成名
- 成語拼音:
- shù zǐ chéng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指無能者僥幸得以成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阮籍傳》:“(阮籍)嘗登廣武,觀楚漢戰處,嘆曰:‘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’”
-
679
梳妝打扮
- 成語拼音:
- shū zhuāng dǎ bà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梳妝打扮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二折:“張龍,將那李四的渾家,梳妝打扮的賞與張珪便了。”
-
680
束裝盜金
- 成語拼音:
- shù zhuāng dào jīn
- 成語解釋:
- 《漢書 直不疑傳》:“其同舍有告歸,誤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覺,亡意不疑,不疑謝有之,買金償。后告歸者至而歸金,亡金郎大慚,以此稱為長者。”后因以“束裝盜金”謂無端見疑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直不疑傳》:“其同舍有告歸,誤持其同舍郎金去。已而同舍郎覺,亡意不疑,不疑謝有之,買金償。后告歸者至而歸金,亡金郎大慚,以此稱為長者。”
* shu成語,shu的成語,帶shu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