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sheng的成語 (1316個)

    981

    偷聲細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u shēng xì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輕聲輕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題敘:“啥話?看你偷聲細氣的樣子!”
    982

    同聲相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。指志趣、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,自然地結合在一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干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,云從龍,風從虎。圣人作而萬物睹。”
    983

    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,tóng qì xiāng q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。指志趣、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,自然地結合在一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易·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。”
    984

    同聲一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ēng yī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眾口一辭。指大家說得都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確《死節論》:“何至使八百諸侯同聲一辭,冠帶之倫服膺新命!”
    985

    天生一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shēng yī d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生來就注定為一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十回:“明明果是佳人才子,天生一對也,便是嫣素也覺風光。”
    986

    吞聲飲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ūn shēng yǐn 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抱恨無言。語本南朝梁江淹《恨賦》:“自古皆有死,莫不飲恨而吞聲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賦》:“自古皆有死,莫不飲恨而吞聲。”
    987

    吞聲飲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ūn shēng yǐn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吞聲:有話不敢說出來;飲:含忍。形容強忍悲傷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曲子詞·破陣子》:“迢遞可知閨閣,吞聲忍淚孤眠。”
    988

    吞聲飲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ūn shēng yǐn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不出聲地悲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9回:“瓊英知道了這個消息,如萬箭攢心,日夜吞聲飲泣,珠淚偷彈。”
    989

    吞聲飲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ūn shēng yǐn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吞聲忍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·儒林傳下》:“吞聲飲氣,惡呻吟之響,忍酸辛之酷哉!”
    990

    天生尤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shēng yóu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容貌艷麗的女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梅鼎祚《玉合記 砥節》:“看他雖是禪蹤,自然冶態,正是那天生尤物,世不虛名。”
    991

    貪聲逐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shēng zhú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貪愛歌舞,追求女色。形容生活放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變文集·父母恩重經講經文》:“始從懷妊至孾嬰孩,長得身軀六尺才;棄德背恩行不孝,貪聲逐色縱心懷。”
    992

    同聲之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ēng zhī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應:應和。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。指志趣、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,自然地結合在一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朱自清《白采的詩——羸疾者的愛》:“這里深入顯出的工夫,使這樣奇異的主人公能與我們親近,讓我們逐漸的了解他,原諒他,最后和他作同聲之應。”
    993

    談吐風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 tǔ fē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談吐生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21回:“一呼一吸興致豪,談吐風生議論高。”
    994

    談吐生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 tǔ shēng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談話機敏風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韜《淞濱瑣話·田荔裳》:“則其人殊魁梧俊偉,談吐生風。”
    995

    涂炭生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tàn shēng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涂:泥沼;炭:炭火;生靈:百姓。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仲虺之誥》:“有夏昏德,民墜涂炭。”《晉書 苻丕載記》:“先帝晏駕賊庭,京師鞠為戎穴,神州蕭條,生靈涂炭。”
    996

    涂炭生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tàn shēng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涂炭:爛泥和炭火。形容人民處于極端困苦的境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登拜》:“狂秦暴虐,涂炭生民。”
    997

    談笑風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;饒有興趣;氣氛熱烈。風生:有興致;很風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辛棄疾《念奴嬌 贈夏成玉》詞:“遐想后日蛾眉,兩山橫黛,談笑風生頰。”
    998

    談議風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 yì fē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談論風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青鳳》:“生素豪,談議風生,孝兒亦倜儻。”
    999

    梯愚入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ī yú rù s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啟迪引導凡夫俗子成為圣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高逸傳論》:“佛則不然,具縛為種,轉暗成明,梯愚入圣。”
    1000

    忝顏偷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ǎn yán tōu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忝顏:有辱臉面;偷生:茍且活著。形容厚著臉皮茍且地求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拜壇》:“弟愚不才,忝顏偷生。”
    * sheng成語,sheng的成語,帶she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