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po的成語 (322個)

    261

    三魂七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hún qī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魂: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;魄: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。道家語,稱人身有“三魂七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抱樸子·地真》:“欲得通神,宜水火水形分,形分則自見其身中之三魂七魄。”
    262

    喪魂失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àng hún shī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義為失去了魂魄。形容極度驚慌、恐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墳 未有天才之前》:“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后,其實何嘗有力,而一群老頭子,還有少年,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。”
    263

    失魂喪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hún sàng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形容心煩意亂,精神恍惚。②形容極度驚恐不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劉唐卿《降桑》第二折:“您孩兒為母不安,這些時衣不解帶,寢食俱發,憂凄不止,行坐之間,猶如失魂喪魄。”
    264

    水潑不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pō bù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十分嚴密。比喻一個人不接受意見或者一個單位拒絕和外界來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唐蕓洲《七劍十三俠》第16回:“說著運動雙戟,正是戰鋒如刺,水潑不進。”
    265

    撒潑打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 pō dǎ gǔ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嘴里罵著潑辣的話,躺倒在地上打滾。同“打滾撒潑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0回:“他雖不敢還手,便也撒潑打滾,尋死覓活。”
    266

    撒潑放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 pō fàng d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耍賴撒野。舉動粗蠻,無理取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平妖傳》第四回:“你卻如此撒潑放刁,快快出去便休。”
    267

    攝魄鉤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 pò gōu h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攝:收取。舊時傳說,妖魔鬼怪或某種迷信邪術,能鉤取人的魂魄,來禍害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朱權《沖漠人》第二折:“你三個自今日,當遠離,再休要詠月吟風,攝魄鉤魂,把人狐魅。”
    268

    石破天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pò tiān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崩石裂;有驚天動地之勢。原形容箜篌的樂聲忽然高亢;震動了整個天界。現多指突發的大事或文章、議論的驚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賀《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》:“女媧煉石補天處,石破天驚逗秋雨。”
    269

    勢如破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rú pò zh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勢:氣勢;威力;破竹:劈開竹子。氣勢就像劈竹子一樣;劈開了頭幾節;下面各節就順著刀勢分開了。比喻打仗或工作毫無阻擋;節節勝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杜預傳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數節之后,皆迎刃而解。”
    270

    神逝魄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shì pò d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魂飛魄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劉基《郁離子·牧豭》:“客嵁不能立,俯而埣,伏而不敢仰視,神逝魄奪如死。”
    271

    失神喪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shén sàng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:喪失;魄:人的精神靈氣。形容心神不寧或驚慌之極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虹》:“怎么我近來變了呀!這樣失神喪魄,沒有一點精密的計算?”
    272

    天奪其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uó qí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天奪之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沈作喆《寓簡》卷七:“[古人]謂事大謬而謀拙,曰天奪其魄。”
    273

    天奪之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uó zhī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魄:魂魄。天奪去了他的魂魄。比喻人離死不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原叔必有大咎,天奪之魄矣。”《晉書·溫嶠傳》:“天奪其魄,死期將至。”
    274

    天驚石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jīng shí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賀詩《李憑箜篌引》:“女媧煉石補天處,石破天驚逗秋雨。”
    275

    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,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到處尋找都沒找到,卻由偶然的機會輕易得到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歡喜不盡,暗說道:‘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。’”
    276

    頭破流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pò liú x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打破了頭,血流滿面。形容遭受慘敗或嚴重的打擊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劉彥明《敦煌實錄》:“賊欲破棺,撰叩頭、數請,頭破流血,賊義而釋之,由是顯名。”
    277

    踏破鐵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 pò tiě x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為找某種東西歷盡困難,花費極大的力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“正是: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!”
    278

    踏破鐵鞋無覓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覓:尋找。比喻急需的東西費了很大的力氣找不到,卻在無意中得到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金滿將大門閉了,兩個促膝細談。正是:踏破鐵鞋無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!”
    279

    頭破血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pò xuè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頭破血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44回:“一日,走到城隍廟門首,只見兩個人打得頭破血出,手扯手要上廟中賭咒。”
    280

    頭破血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pò xuè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頭破血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·徐老仆義憤成家》:“常常打得皮開肉綻,頭破血淋,也再無一點退悔之念,一名怨恨之言。”
    * po成語,po的成語,帶po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